战国时期,山东邹城,那时青山绿水,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孟子和朋友准备搞一场BBQ,问题来了:
到底是去山上猎熊,准备烤熊掌吃呢,还是去湖泽里捞鱼呢?
于是他就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求熊掌。”
很明显,孟子不喜欢吃海鲜。
孟子也替我们思考了人生的哲学问题:选择的问题。
人们无时无刻不进行选择,权衡取舍是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人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我们的人生总处在选择中。
我早上7点,起来还是赖床,这是一种选择;
中午看欢乐颂还是看奇葩说,这也是一种选择,你选择看了欢乐颂,等于放弃你想看清单里的所有综艺电视剧或者是游戏时间;
晚餐吃酸菜鱼还是吃西冷牛扒,我们还是在选择,你选择了酸菜鱼,等于放弃了你想去清单里的所有其他选项。
这是微观的,构成我们的routine。
至于中学时选择读文科还是理科,高考时选择哪个大学,工作选择哪个职业,结婚选择哪个对象....
我们回顾人生的每一个点,每一个选择的点,都构成了我们的一生。
选择其实是一个判断和舍弃的过程,你选择了某一样东西,就必须得放弃另一样。
你要吃酸菜鱼,你就得放弃吃牛扒。因为你的时间,你的胃,你的金钱等资源同一时期都是有限的。
那我们平常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
经济学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人,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标准就是“效用最大”的那一个选项。
什么是效用最大?也就是“机会收益减掉机会成本”所得,说白了就是更有利自己的。
因此明智的选择,应该是计算好成本,收益和评估风险后,最有利于自己的——前提是你要清楚知道自己要的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依存于我们的三观——也就是我们觉得什么更重要,这决定我们把有限资源给到哪种事物上。
你是一个适婚男青年,远房的叔叔觉得你很有潜力,介绍闺女给你认识。相处一段时间后,妹子跟你表白了,说她喜欢你,愿意做你的老婆。
虽然你也很喜欢人家,但你说你要再想想,我还想继续创业,现在不能分心还不能结婚,等我有钱了再娶她!
不过我也还是好中意她啊。
你迟迟无法决定,但最后还是埋头于工作中,努力奋斗。
时间很快过去,你终于创业成功,觉得需要找个伴儿,好了可以答应妹子的请求,娶她做老婆了!
于是你兴冲冲找到未来岳父,高兴地喊:爸爸!我愿意娶她为妻!
妹子爸爸冷漠地说:诶诶你别乱叫!
你也太晚了,这都五年过去,我女儿早就嫁人,孩子都2岁了。
所以即使你不做选择——这本身也是一种选择。
你当时没答应妹子的请求,而是选择了继续奋斗:在你当时的心里,奋斗你觉得更重要。
你在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全部给予了工作——相对来说妹子于你并没有那么重要。
机会收益与成本的角度,你也做了取舍——万一妹子会家暴呢,万一妹子是个妖精呢?我创业更稳妥点,这事看起来更加容易成功,收益更大。,万一以后还有100个妹子也等着向我表白呢?
于是你决定全副身心24*7 去创业,放弃了和妹子谈情说爱。
这是个人资源的权衡取舍。
选择的主体变成家庭,那么就涉及到家庭财产的调配。
家里有两套房产,另一套拿来出租还是卖掉?卖掉的钱拿去旅游还是供孩子读书?
这是家因为庭的财产金钱本身是有限的。
当更多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时,也有更多的选择。
经典的权衡是“大炮和黄油”,到底这有限的钱拿来发展民生经济,还是拿来造火箭?到底我要不要和美国的坏蛋做贸易,还是跟他对刚?
财务预算里的钱是继续发展制造业,还是拿来做环保,拿钱做环保的话,环境是变好了,但改革困难,gdp会掉,会失业和造成不稳定......
共享汽车到底是要管制还是要约束,医院要不要继续补贴......
这些国计民生的权衡取舍,政府无时无刻不再做选择。
经济学的学习,就从选择开始,从每一个权衡取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