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

自从从事这份工作,感觉整个人所有的时间全都是工作,尤其是每次考完试,比当年自己考大学还紧张,也比自己的娃考试时还要忙。

各种家长的吐槽,咆哮,各种卷面分析的上报,各种计划表格的填写,都足以让时间挤成严丝合缝,毫无空隙可言。

关注考试,关心成绩的永远只有老师,其实家长和孩子也没那么重视,大多家长除了考试成绩出来后的咆哮,更多的是不闻不问,相比成绩老板也许更在乎的其实是钱。学生考的好,他好招生没错,但考的不好,也可以乘机压榨老师,总之,怎么能少损失比什么都强。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再好的老师,也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也需要父母的用心配合。

一位作家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这个感觉似乎是从女儿考上大学愈来愈强烈的,尤其是女儿开始处对象后,总有一种被遗忘的失落。其实女儿还是每天会和我视频,随时信息,但落寞感还是挥之不去。其实细究这种落寞完全来自于距离造成的疏离。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了。

童年时,父母于孩子而言是万能的,是唯一的依靠。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

等到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就会和父母渐行渐远。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倒退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

作为父母,在教育路上,千万别放养你的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最终都会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大人的“太怕麻烦”

这个感觉起源于从事教培工作以后,其实大多家长往往并没有自己口里说的那么爱孩子,尤其是智能手机兴起后,大多家长关注手机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关注孩子的时间。所有有关孩子学习的交流群基本都是“消息免打扰”,而一些娱乐群相对来说是畅聊不断的。

昨天约了家长面聊孩子的学习,准确来说是和孩子的三妈聊。这个孩子从小由三妈带大,她父母在孩子四十天后就去打工了,从此就很少和父母见面,即使逢年过节她父母回来也是和手机最亲,基本可以说和孩子是零交流,这导致了孩子特别胆小,内向的性格,不过总体而言,这个孩子学习习惯还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听了她三妈说,孩子的父母不愿意管孩子,她一个家庭主妇,靠老公一个人的工资四口之家,确实有点力不从心。这个孩子喜欢跳舞,她省吃俭用给孩子报名,后来孩子大了,知道她的不易,坚决不去了,她心里一直挺难受。现在她想给孩子多报几门课程辅导,经济不允许,她真的不是不想管这孩子,确实是没有条件。我听了也是思绪混乱,昨晚基本整夜失眠。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还有父母不爱孩子的?为什么有的人生了孩子却不愿意养孩子长大?

大多时候,每次孩子出现问题,最先发现的并不是家长,而是老师。

当老师联系家长,希望和家长一起商量孩子的问题时,经常得到的答复却是:“老师不好意思,我现在正忙,可以晚一点再说吗?”

父母的每一次“晚一点”,都是对孩子教育的耽误。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扪心自问,大多家长是不是每次把孩子送到学校后,都会松了一口气?

在学校里,孩子有老师管,有同学帮助,还有整个学校为孩子保驾护航。

学校和老师当然会尽全力保护和教育孩子,可回到家后呢?

有些家长工作太忙,每天甚至不能跟孩子说上几句话;

有些家长力不从心,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

北大教育专家提醒,若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终将会变成悲剧。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父母怕麻烦。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知识以外,孩子学到的绝大多数东西都来源于家庭与父母。

有研究发现:父母越守时,孩子越会遵守纪律;父母越严格,孩子成绩越优秀;父母一直陪伴,孩子幸福感就越强。

教育孩子不能图省事,更不能怕麻烦,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能做的很有限。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最大的“敌人”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总爱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却很少想过,您是不是也是“别人家的父母”?

在学校里,老师讲一样的知识,孩子听一样的课。

回到家后,有些孩子认真做作业,有些孩子完全将学业丢一边。

到了周末,有些孩子还在用功读书,有些孩子只顾着玩耍。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区别。

这就是孩子越学越差的原因,在学校学了5天,回家2天就丢光了,教育效果就是0。

“我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给你了。”说这话的父母,孩子绝不会成才。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经常想,其实自己在学生身上付出的精力真的比对自家孩子的要多得多,难怪女儿总叫我“工作狂”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