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说:
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人世间最好的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上,最好的感情不是朝夕相处,而是默默陪伴。一直陪着她吧,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只要一直在身边就好。
周末,好像成了和女儿之间的间歇性思考统筹的链接,要随时准备着话题外的灵魂拷问。因着临近暑假的到来,计划是否到当地相聚一堂,那天,跟着女儿聊天聊着聊着说,有时候并不能理解我的感受,表示不知其意义。每每想起一路走来,缺少太多应该共同参与的环节,错过那些分秒变化的节奏,润物细无声里谱写波澜壮阔一步一步的脚印,笔墨的荒芜写不出我的遗憾和叹息。
生活总是数声风笛离亭晚,人生就是这样,错过了,你就再也回不来了。
20岁时,你买得起10多岁时想要邻居小伙伴手中的零食,却没有了当初的那般期待感。
30岁时,鼓起勇气去追20岁时不敢追的姑娘可姑娘早已嫁为人妻。
也许到了40岁时,你再想去买20岁时买不起的高跟鞋,可你早己不再年轻。
我们都在练习告别这门功课,对父母来说,是目送孩子背影时的欲言又止,对子女而言,是发现父母开始看我们脸色说话的心酸,对爱人来说,是理解永远其实由无数个此刻焊接而成。
我们总被灌输一种观念,陪伴若不能长久,便是遗憾,于是面对离别时,我们习惯自责、懊悔,甚至怀疑那些温暖是否真实,可人生不是只有永远才有意义,那个在你迷茫时给过建议的人,那个在你孤独时静静倾听的人,那个曾与你共享夕阳的人,即使他们早已退出你的生活,那些瞬间的温柔,依然在你生命里留下了印记。
亲友的关心、社会的期待,常常让我们焦虑,是否该抓紧每段关系,是否该为错过而愧疚,但生命自有它的节奏,就像溪流不会因为无法汇入大海就否定自己的清澈。就像樱花明知会凋零,依然要绽放,候鸟注定要迁徙,依然会在某个枝头停驻。
但若真能重来,以当时的阅历和认知仍会选择在那个转角与现实撞个满怀,哪怕知道结局是满地蒲公英。许多人说,时间会治愈一切,其实,时间只是教会我们如何带着伤口生活,它不会让记忆消失,只是让那些曾经尖锐的疼痛,慢慢变成一种钝感的怀念。
当我路过那家奶茶店不再下意识驻足,这种缓慢的消逝,和当初选择的决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些细枝末节构成生活的榫卯,让我们在风暴来临时必须保持直立。不必追问是赏赐还是责罚,终是它日一笑而过的呢喃。
说从前,像在揭结痂的疤,谈明天,像雾中数未亮的星;论此刻,连叹息都带着锈迹。这世间美的遗憾,都是短暂的交汇。
像候鸟迁徙,敬畏远方。
像四季更迭,未央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