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翁翁
短视频刷多了,人会变得多疑。前一秒还被某个视频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下一秒就刷到关于这个故事的另一个揭秘视频。受骗次数多了,很害怕再次上当,不自觉地在心里拉上了警戒线。再看见某个感人的故事,刚想洒泪,突然惊觉,这不会又是忽悠人的摆拍吧。
天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凡此种种,人就有了成长。哪怕故事再悲惨,再感人,也要先去求证,不会再随便同情心泛滥。但网络平台上各式视频多如牛毛,今天这个博主塌房,明天就又蹦出另一个博主,他(她)的故事依然玄幻,真假难辨。渐渐地将这种戒心带入到现实中,让人感觉这人世间的事与网络中的也是差不多的。一场闹剧接一场闹剧,你方唱罢我登场,难辨是非对错。
我看过好几个和尚建寺的故事传说,无一不是通过骗人的伎俩而达到目的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无一不为和尚的机智而发出赞许的。他们蒙骗的行径既没受到佛祖的惩罚,也没有受到世人的指责。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地藏王菩萨在九华山建立道场的故事。
传说地藏菩萨游历到九华山,见峰峦叠起,曲径通幽,很适合修道,便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他在东崖岩石整日坐禅诵经,渴饮山泉水,饥食观音土,十分艰苦。后被山民发现,其苦修的精神感动了大家。此事传到一位闵姓财主的耳朵里,闵姓财主乐善好施,提出希望捐助建寺。于是地藏王便向其求一袈裟之地修建道场。闵姓财主心想一袈裟之地能有多大,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岂料地藏王菩萨撒开袈裟,施展法术,一夜之间袈裟变得硕大无比,第二天竟然覆盖了整个九华山。闵姓财主是诚信之人,话复前言,就将整个九华山捐给了地藏王。从此,九华山就成了地藏王的道场。
我老家也有类似的故事,当然其中有少许的不同。在我家乡的故事里,和尚求的不是一袈裟之地,而是一蒲团之地。也许我家乡的那个和尚听说过地藏王的故事,见贤思齐,践行前人的行为。毕竟地藏王到九华山发生在唐朝,而我家乡的那个是明朝的和尚,时间居后,很大可能是向地藏王学习。
当然,他也必然谙于地藏王那样的手段,要不一蒲团之地连建个茅厕都不够。但他尚有自知之明,自觉自己的法术不比地藏王的高明,也有可能他的欲望比地藏王的低,故此将目标锁定在小一些的地盘上。也是弄法术,把小小的蒲团变大,占据了足够修建寺院的地盘才作罢。其结果,当然还是财主慷慨,没与和尚计较,大便大一些,仍然舍给了和尚。
这些故事经久不衰,且为人津津乐道,大概是被和尚的机智和财主的慷慨所打动。但编故事的人忘了求诸于和尚们的品德,也可能是瑕不掩瑜,和尚们的日后功德抵消了当初的不诚实,也便不计小节了。总之,这些故事流传很广,被人们普遍接受。
事实也是如此,九华山因为地藏王而名满天下,当地人受益良多。假如当初有人以地藏王不诚实为由,阻碍了道场的建设,可以肯定的是,他必然会被世人怒喷几千年,尤其到了今天更是如此,几乎是人人愤恨,千夫所指。
我因工作关系接触过一些地方招商的同志,有些地方的经济严重依赖外来投资,因此他们对有意愿的投资人高度重视。假如投资人到地方,地方经常派重要领导陪同。这也给一些骗子制造了机会,他们打着投资的名义骗取银行贷款,以建设之名套取国家补助,钱一到手,马上拍屁股走人,给地方上留下一地鸡毛。但地方招商又不得不做,假如有一个是真的,就为当地的GDP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为拉动地方经济助了力。就像地藏王,对于九华山地区的GDP的贡献不可想象。
所以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有时候真假还有意义吗。
《礼记·檀弓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杨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简单地说,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在课本中出现过,了解的人很多。我记得那时的课文里没有曾子的那句话,所以这个故事讹传为如今对不食嗟来之食的理解,好像在表扬那个人有气节。但加上曾子的话意思就全变了,反而成了嘲笑那个人迂腐和不会变通。我了解的德行中,主动向别人讨要钱财或者赞美都是不光彩的行为。受这个故事的影响,常叹息,古人的德行被埋进了故纸堆。
但多年后重读这个故事,心里反倒有些不确信了,我们对于他人施予报以什么的态度才算恰当呢。反正当下有些人不管别的,怎么来钱,怎么来,谁还考虑气节呢。
再说回网络短视频,视频博主们开动脑筋,创造出许多对观众的昵称,像亲、宝贝、宝子们、家人们等等,不一而足。有些称呼听起来很是牙碜,但博主们不在乎,本着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精神,每天在视频中卖力地呼喊,绞尽脑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明眼人很快就发现了假,亲切称呼的背后无怪乎传达这个意思,我,秦始皇,打钱。但就有很多观众不明就里,变成了狂热的粉丝,并为争榜一大哥的位置而竞相送礼,变成了傻乎乎的散财童子。经常听说某个粉丝为了凑足买电子礼品的钱而铤而走险,做了作奸犯科的事,令人嘘唏不已。
我是单纯的旁观者,浏览视频网站只为生活调剂,偶尔找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花钱的事我不干,更不要说打赏博主,想都不要想。但我这样的观众对于博主并非毫无价值,起码能帮他们赚些点击率,增加些流量。所以说,互联网经济精于算计,运营者将所有的因素都计算进去,变成赚钱的环节。
博主们有时候也在视频中公布做视频的收入情况,有些女孩子一个月收入达到五六万,有的更多。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样非常吃惊,这比在单位做牛马强得不知道有多少。
这几年短视频行业非常热火,视频博主、视频主播如雨后春笋充斥着各个视频平台。一度传说,烧烤、直播和二人转成了东北的新三大产业。关于东北,网络上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轻工业靠直播,重工业靠烧烤。尽管有戏谑成分,但也说明做短视频和视频直播的火爆程度。
但我还是要提醒,在视频网站上理性消费。在秦始皇和某些博主之间,我宁愿相信秦始皇。
202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