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出发顺着G317一路向西,经过汶川,途径甘堡藏寨,已是下午两点多,阿杜师傅说:“往前走,我们路上就不停了,直接到观音桥镇,然后你们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我们要直接去色达,海拔会高一点。”他话刚说完,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师傅,这个线路不是最后一站是色达吗?”“嗯嗯,我们四辆车不是一起吗,有一辆是要去西藏,这个线路有部分不同,所以就先到色达了。但你们放心,该看的景该停的点一个都不会少。”我们四个其实都没有什么概念,正着走反着来都一样。可在接下来三天,状况就完全不同了。
(三)观音桥镇
大约晚上八点到了观音桥镇,天空还是很亮堂的,整条街都是饭店和住宿,海拔有2000多,有风,风吹得还是有点冷,晚上还是需要穿厚点,到了高原地区,防寒保暖还是关键。小镇只有一条主街,一直向上能到山顶。镇附近有个观音庙,是全国三大观音道场之一,被当地人称作“袖珍版的布达拉宫”。庙里边供奉着四手观音,据说整个观音都是由纯金打造的。
第一天,我们就这么在车上几乎颠簸了一路,到了这里已是饥肠辘辘,街道又一直在上坡,基本没了心情再往上去。收拾好行李,我们就在楼下的餐厅吃饭,五个人,一大份米饭,四个菜一个汤锅。饭菜的味道还挺适中,不咸不淡也不辣,尤其是那份汤锅,猪蹄烂而不酥,蚕豆软腻饱满,汤汁浓而不腻,还有大米,里面掺了点黄黍,我这平常不怎么吃米的人也吃了两碗。点了一个当地的青菜,味道有些鱼腥味,我吃不习惯,但福州的那两个姑娘吃的津津有味。
吃完饭天色已经有些暗沉,直接上楼睡觉,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每到一个新地方,我还是习惯去溜达一下,转转小店,看看人群,再偶遇一些不同的景致,或是镇上当地人的服饰,或是墙上的涂鸦,或是其他别致的标识。出门之后,映入我眼帘的就是路灯,“千手观音”四个字就瞬间蹦入脑海。“巧手观音,妙点众生,指引归途。”路灯设计感还真是惟妙惟肖。一路而下,很多店铺都已关门,再折返向上,整条街都差不多进入入眠状态,就在一个很小的水果店买了一些水果,卖水果的大爷说话很和善,不是本地人,为了营生来这边做点小买卖,虽是景区,但价位却不高。
经过一晚上的休眠,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驱车离开了这个小镇。
(四)色达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若有来世,请许我一段时光,在你坐前,听一段梵音,一声叹息。”“色达之后,再无色达。”而我对色达,更多的就是因为这些文字带来的好奇感。
经G317转G548,我们一路向色达行进,路途的山景已比第一天开阔了很多,途中还偶遇了几只可爱的猴子。快到色达境内的时候,阿杜提醒我们进入色达前有哨岗安检站,要检查身份证。
“我们中午先到县城吃点饭,然后去天葬台,最后到佛学院,正好可以看夜景。”说完,阿杜看看我们每个人,继续说“一会多穿点衣服,山上风大风冷,戴好帽子,如果有不适一定要停下来,不能着急也不要走太快。你们刚来,大概得两天适应,一切以身体反应为主。”色达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长冬无夏,但气温很低,年平均气温在零度左右。
安检站很小,一次只能过一辆车,旁边还有武警带枪护卫。看到这场景顿时让我肃重起来,由此也奠下了接下来的心情基调——庄严肃穆不敢轻狂。那天下着小雨,到了县城,雨基本停了,印象最深的便是当地的卫生条件,公共旱厕,落后简陋而且要收费。后了解得知一些生活设施也是因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所致。这时,同伴身体已有稍许的不舒服,头有点疼。进入藏区之后,就发现汤锅特别常见,有猪蹄,有牛肉,有松茸,有鸡汤,肉食多而素菜少,但青菜又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进入高原地区,还是应该多喝水,多吃维生素含量多的食物。店家的小女儿甚是可爱,从进门就一直看着我们,只笑不说话。而我们四个就像撒花的小孩一样,开始跟她拍照,逗她玩。吃饱喝足后,身体就暖和起来,外面天也放晴了。
(1)天葬
色达天葬台建造在一个相对平坦的半山缓坡上,最下边是停车场,有专门负责的喇嘛维持秩序。进入天葬台时,有一块石匾,上面刻着天葬简介与功德摘要,有过了解后才能真切感受这种对死亡信仰。顺着楼梯向上走,从左边入,先经过一个白塔,途经白塔的时候要顺时针转三圈,白塔后面是一片尸陀林,其实就是石头群,听说人死后要在里面进行超度,路旁边立着一块标语“不是死者家属请不要进来”。尸陀林上边不时盘旋着秃鹫。其旁边用围墙半围出一块篮球场一样大的平地,便是进行天葬的地方,背靠着山坡的一面用布帘遮挡着,应该是为了不让游客目睹到那个过程。
顺着小路继续向右走,是一个标志性建筑阎罗山,代表着死亡和无始无终的轮转,轮回洞中,顶部全部嵌满了骷髅头。是真人的骷髅头,多呆一秒就感到毛骨悚然。然后路过一个很大的支架,上面360度悬挂了高达4米左右的密密麻麻的头发,也是真头发,不敢细看,只觉头皮发麻。随着人群一直前行,最上边的缓坡区域便是游客观看仪式的地方。
我们大概12点半到了,司机师傅说天葬一般是在两点左右开始。等到2点半的时候,一具具尸体便被家人抬上去,有些被白布包裹,有些装在箱子里,有些抱着,有些背着,有些被几个人抬着,不同的死者不同的待遇,而喇嘛的级别是最高的,装在一个红色的方正的箱子里被四五个身穿红衣的喇嘛抬着,每个要天葬的死者和家属都要转三圈白塔,入了尸陀林然后整整齐齐的置放在道场。而此刻,半坡上的秃鹫越来越多,一个个硕大无比。而我接连着看着一个个尸体被抬上来的情景,只觉得头晕恶心,山上的风有点冷,可能有点儿高反,但更多的感觉是心里一阵烦闷,受不了这样的场景。便伏在小蕊的肩头闭眼休息。差不多十五分钟后,不适的感觉减轻,此刻今天要进行天葬的尸体也都被放在了道场上,大约有12具。
往天葬台望去,周围都是各自的家属,天葬师在其中准备,而成群结队的秃鹫已经等不及了,山坡上密密麻麻,时不时就有几只胆子大的往里面钻。有些在天空中聚集盘旋,飞来飞去,有些站在石头上虎视眈眈,紧盯着道场内的动静!听着身边的游客说,天葬师要对其肢解,头骨分离,骨肉切割,然后才放秃鹫进去食用。整个过程很血腥,现场看不到。过了一个小时后,喇嘛把背后的布帘掀开,所有秃鹫便蜂拥而上。天葬的震惊不是所有人都会感受,但秃鹫带来的震撼就非同一般。
天葬,对于藏民来说,这是神圣的葬礼。鹰鹫被视作神鸟,是空行母化身。“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经中就有“舍身饲虎”的故事。藏传佛教认为,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秃鹫,也算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尘世纷扰,生死轮回,或长或短的人间岁月,或苦或甜的喜怒哀乐,或幸或衰的今生今世,就在这种舍身布施中升华了。
这是藏族的信仰和习俗,我们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和体会,但是不是应该认真思考一下生命?
敬畏生命,尊重死亡。人生除了生死,皆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