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的时间被很多个时间点切割成一块又一块,除了上课之外的时间,我们会休息。
这个休息,在多数人的眼中和玩手机,看剧,逛淘宝挂钩。
于是上一堂课的内容老师讲了什么,全部抛诸脑后。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我的切身体会。
可以说,我上大学两年多都是这样的状态。
但是不排除每个人都是渴望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哪怕是只有吃喝玩乐,那也不负青春年华。
最怕的是,你连玩耍都不安心。
因为周围的人和你的时间安排不一样,当你在放松的时候,别人可能正处于高度集中的工作学习状态。
这会给你带来一种错觉:我怎么那么颓废,别人都在学习,而我在玩。
于是这样的感觉一天之中有无数时刻占据你的心,你不停的告诉自己:不行,我不能这样下去了。
可偏偏人的自控力有限,加上几分不愿意屈服的倔强,很多时候大脑的指令会被辩证思维进行加工,变成你所暗示的样子:
我和别人不一定要一样啊,我有自己的安排,现在先休息一会儿也没关系。
在一系列的暗示和自我安慰之下,你可放宽了心去玩耍了。
刷淘宝一不小心就是几个小时,看剧说好只看一集结果一个下午都没了,刷微博手指滑一滑,时间就从指缝中溜走了。
想都不用想,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满满的愧疚感。
年轻人精力旺盛,熬夜是家常便饭,除此之外,导致熬夜失眠更多来自迷茫感和焦虑感。
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想法:我明天要做些什么来弥补今天浪费的时间。或者思考一下未来,梳理人际关系,想一下明天早上穿什么吃什么。
好吧,当你想入睡的时候大脑还是无比兴奋,睡眠不足。
第二天的精力被熬夜消耗殆尽,上课不听讲都在打瞌睡,下课放学来了精神,却又控制不住散漫的习惯,刷手机看电视剧一样不落。
比起开始一件需要缜密思考和长期坚持的任务,显然点开网页打开app简单得多。
能走平路谁想要为难自己去攀登高山呢?
所以恶性循环就这么形成了。
这些被散漫的情绪占据的碎片化时间,正一点点堆叠着焦虑的堡垒。
后来啊,会开始讨厌不争气的自己。
朋友圈和舍友的进步仿佛都在昭示着你的无能和堕落,但是你一边排解讨厌自己的情绪,另一边却陷入无比焦虑的泥潭。
当你还在玩手机的时候,偶然听闻某某在写标书,某某在参加比赛,不甘落后的你也想要尝试,但到头来还是一只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
因为那些比赛和标书,都纳入了某某们的计划之内,而你只是一时兴起的三分钟热度,那什么跟人家的充分准备拼杀呢?
以卵击石罢了。
除了焦虑之外,挫败感也堆积进你不堪重负的心。
这样一圈的心路历程下来,大学的日子也过得七七八八了,面临毕业的你要么涅火重生,要么万劫不复。
又是哪一针鸡血刺激你回到正确的方向呢?我想是状态的调整吧。
按照适应的理论来说,很多迷茫焦虑的大学生其实根本还没适应大学生活。
因为被迫在短时间长大并且独当一面的成人世界,残酷又现实,缩在未成年的心理躯壳中进行最后的自我保护。
而脆弱的躯壳在内核不断长大成熟的过程中被挤破,柔软的内在暂时抵挡不了狂风暴雨,逃避、闪躲成了自我保护最后的封锁线,往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此时那个刺激你不得不面对的念头是什么呢?恐怕只有毕业了吧。
毕业对我来说就是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拥有什么生活。
这是我花了2年多的时间才想清楚的命题,无论它最后的真伪如何,我想只要我为之做过一些进步的事,在我的渺小生命中那就算数。
未来二字看起来摸不着,实则就在你真真切切可以把握的现在。这一分一秒,你的呼吸,你的思考,你血液的流动,都是生机不是吗?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掌握先机,成为同类中的优胜者。他们大多经过一个思考并作出决定的过程,还是那句话,你们的时间安排不同步罢了。
不过需要永远相信,只要你还活着,一切都不算晚,一切都来得及。
我不想叫你立刻放下手中的手机,切换到打鸡血的模式。电脑和手机从一个应用退出再启动另外一个应用都需要反应时间,我不想烧了你的大脑。
只是我们需要给自己时间想清楚那个关乎未来的问题,作出完美的解答。
一切都看自己了。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