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家庭,要想和和美美,那它就需要有“三观端正”的长辈。
三观端正的长辈,对于家庭的影响有多大,那三观不端正的长辈,对于家庭的影响就有多坏。有些时候,家庭的不幸,就源自于长辈本身。
谈到“长辈”,你会有什么想法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敢在明面上说太多,只会夫妻俩关在小房间里面骂几句就算了。
说得现实一点,就是因为很多人都被传统的家庭观念所束缚,或者钱财在长辈的手上,所以他们才不敢向长辈说真话。
在今时今日,最好的家庭模式,理应是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的家庭模式,而不该是“长辈倚老卖老”的家庭模式。
孟子提出过一个观点,所谓的“不孝”,并非是你触犯了长辈,而是长辈做错了什么事儿,你不懂得说出来,而让他一错再错。这,才是真正的不孝。
对于家庭的一份子来说,我们就该为了家庭的建设而奋斗。对于长辈不当的行为,我们还是要懂得说出来比较好。
要知道,这几类长辈,往往是你活得一地鸡毛的源头。
02
第一类:依赖卖老,自以为是的长辈。
在你看来,人老了,就要“倚老卖老”,这真的正确吗?
长辈,理应受到后辈的尊重,这是很正常的事儿。可是,如果长辈过分“倚老卖老”,未免就有些夸大自己的家庭地位了。
在一个家庭当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如果我对你好,而你却在那里摆架子,这家庭关系不就要“崩溃”了吗?
尤其是在今时今日,儿女最厌恶的,并非是没有本事的长辈,而是倚老卖老,自以为是的长辈。因为这些长辈,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本来是长辈的责任,谁知道他把一切的问题和责任,都推给儿女或者子孙。他们的借口也很简单,就是自己老了,儿女后代就得承担责任。
很多时候,老,并非是借口,而人品如何,才是关键。
03
第二类:不懂得体谅,为人做作的长辈。
在《都挺好》中,为什么苏大强从始至终都不被观众接纳,甚至很多人都说这样的老人不值得照顾呢?
就是因为苏大强过分做作了,既不懂得体谅儿女,也不知道儿女的难处,就知道给儿女挖坑,根本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像苏大强这般做作的老人,现实中多不多呢?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数量很多。因为所有的剧中人物,都源自于生活,而且经过艺术加工。
试想,连艺术加工出来的人物,都会有如此做作的一面啊,又何谈是现实中的糊涂老人呢?
有一些父母,总是要求儿女出钱出力,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出钱出力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不考虑儿女的经济承受能力。这,就是他们的自私了。
对于这些不懂得体谅,且为人做作的长辈,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而是要加以指正。如此,家庭才会回归到正轨当中。
04
第三类:只顾自己,而不顾儿女的长辈。
对于长辈来说,其实要有这么一个觉悟——自己老了,就不要对儿女有太多的要求,只要儿女孝顺,生活过得去,那就可以了。
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觉悟。在他们看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此,就只能苦了儿女和子孙后代了。
曾经见到过这么一位老人。
明明家中什么都不缺,名贵的家具和摆饰一大堆,但他就是不满意,还要求儿女出钱买一套几十万的家具。这,让儿女感觉到难堪。
拒绝父母,又觉得不孝。而不拒绝父母,又觉得他太过分了。在一轮心理挣扎之后,儿女还是选择接受父母的要求,出了几十万,帮父母完成了心愿。
如果儿女有本事,可以拿出几十万,那问题不大。可如果儿女没有本事,也赚不到钱,那让儿女拿出几十万,这不就是为难儿女吗?
05
第四类:专门挑拨离间的长辈。
在你看来,是不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家人团结呢?
如果是按正常人的思维,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越来越幸福。而在这个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是正常人。总有这么一小部分人,不希望自己的家人过得好。
有些长辈,明知道儿女之间存在矛盾,可他们还是喜欢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根本不理会儿女的死活。
有些长辈,明知道家庭有难以调解的矛盾,可他们偏偏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结果,就是家人斗来斗去,而他们自己也不好过。
明知道家庭有矛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坏事,可为什么总有一些长辈,非要挑起矛盾呢?一句话就能概括,没有正确的三观。
长辈,缺乏端正的三观,不仅会影响自己,甚至还会影响子孙后代。这,值得我们深思。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