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记]
陶诗的贫苦是“过滤”了的
诗的欣赏需要“悟”
注意那“不可重复之美”
文学不等同于历史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一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感悟】
读诗除了初读感知,领略第一印象外,还应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如知道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才能真正理解他归隐田园,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和清新淡然的艺术风格以及率真达观的处世态度。结合时代背景读诗,会读出诗人的品性节操,收获不一样的美。
诗的欣赏需要“悟”。读诗读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还要学会赏。赏语言,音乐的韵律在诵读中获得体验。赏写法,从意象入手,品表达,品诗风。这样美美的读诗,读中“悟”和“品”,会获得不重复的美感。
读古典文学易受时代的局限和语言的隔膜,不好代入。那就从想象开始,把自己当成抒情的主体,设身处地,顺着诗歌所焕发的情思,展开自己的一番想象与体验,又可领略不一样的美感。
文学不等同于历史。“文章何为时而著,诗歌何为事而作”。读进去,还要读出来。这和把书读厚,又要把书读薄。诵读一遍,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遵从自己的内心,结合背景,借鉴写法,多读多悟,容进去,跳出来。
的“读——诵——吟”,多读几遍,一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