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读完了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感触颇深。蛤蟆先生在《柳林风声》里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罗伯特以心理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蛤蟆先生,可以说是别具匠心了。
蛤蟆先生不知怎的对生活提不起兴趣来,向来时髦且神采飞扬的他,变得不修边幅的,他的朋友都为此感到惊讶,到底处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才能让一个人有着如此大的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蛤蟆先生病了,不是身体病了,而是患上了心灵感冒——抑郁症。机缘巧合之下,他来到了苍鹭医生的诊所,开始了一场心灵之旅,人生也因此有了巨大的改变。对于这本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谈。
一、被童年治愈或治愈童年
在与苍鹭先生的谈话当中,蛤蟆先生的童年生活浮出水面,冷漠的父亲和唯唯诺诺的母亲,他渴望得到关注,所以学会了取悦,可每一次的取悦,都像是小丑一样,脱下面具,是一张疲惫不堪的脸。此后的每次痛苦的回忆,几乎都能在童年时期找到蛛丝马迹。就连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大庄园,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但他不快乐,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的生活。除此之外,让他更惧怕的灯红酒绿过后的孤独感。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从这来看,蛤蟆先生是属于后者的,他做的一切,仿佛都是在补缺口,在弥补童年时的遗憾,可不管怎么努力,还是差强人意,有时候还适得其反。我想,张爱玲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吧!年幼时的张爱玲父母都是缺席的,父亲父亲虽然给过她疼爱,但是个浪荡子,他做的一切,都已把她心中仅存的爱意抹去了。母亲是个新时代的女性,但过于自我,为了自由可以抛弃子女。所以,张爱玲笔下的家人都是薄凉冷漠的。一直在治愈童年的她,不知道,如果跨过这道坎,她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有人说,她爱胡兰成爱得那么卑微,其实也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一切只是猜测,但在治愈童年的人啊,是否可以,换一种活法?
二、可以成为怎样的父母
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将这种执念倾注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来为这一切买单,这是很残忍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你能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不走运。”确实,孩子无法选择父母,如果,父母不能好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可悲的。热播剧《小舍得》里的田雨岚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颜子悠是大家眼里的牛人,但在母亲给的压力下,其实活得很不快乐。田雨岚因为童年的缺口,誓让儿子成为人上人,其实,观众的心都跟明镜似的,她处处为儿子着想,但其实都是为了自己,为了童年时得不被认可。从这个角度来看,颜子悠是不幸的,他在为上一代人童年的不行买单,也许他还会成为第二个田雨岚。所幸,故事的结尾,大家都有了平常心,情况也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现实中的颜子悠有没有这样的幸运呢?当苍鹭先生指出蛤蟆先生其实也是父母的“共谋”时,蛤蟆愤怒了,虽然只是一会儿,蛤蟆先生很擅长伪装。确实,没有任何事情我们能置身事外,当我们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是,其实,我们已参与进了这场游戏当中,“配合”默契。一直在治愈童年的人,也许可以跳出这个怪圈,不能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成为怎样的父母。
三、成为情绪的主人
蛤蟆先生的这场心灵之旅,终点是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抑郁症,很多时候,是抑郁情绪长期积压的一个爆发,不懂得调整情绪,就永远成熟不起来。书中有一个比方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一个煤气罐开始发烫,压力越来越大,有爆炸的危险,怎样可以迅速减压?如果尽可能将阀门开到最大,但这种方式可能会伤到人,如果一点点的将将压力放出来呢?是不是就好很多。所以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压力稍微大了,就开启阀门,一点点地将压力卸下,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是最好的。情绪就像是人的肢体一样,是不能去掉的,不管是愤怒、悲伤、还是恐惧,你都不能消除它,只能疏通它。做情绪的主人,人生才会有新的可能。
当夜深人静之时,无力感如果涌上心头,请记得,好好抱抱自己,提醒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