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摘要:
管理局招待所会计退休,采买也调走了,缺少人手。局里多方考察,看中了志英。要她去招待所接手会计和采买的工作……
接上篇:“纪实小说 | 加油啊,李志英(38):李团长 ”
第三十一章:农转非
85年春,沐道到水库工作已满三年。虽然志英和孩子们都来了水库,志英也有了一份工作。但母子四人仍是农村户口,志英也只是合同工。
沐道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到水库这个偏僻的新单位来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考虑这里能更早地解决志英的工作和孩子们的户口。
三年了,当年分配到市农业局的同学们,他们的家属一个又一个的都已经农转非,当上了城里人。水库这边却没有半点动静。
说实在的,志英和沐道都有些着急。眼见志英年龄也不小了,孩子们也一年比一年大。招工、上学都和户口有莫大的关系。
以现在眼光看,城市户口未必就比农村户口好多少。但在八十年代,甚至2000年前就完全不一样。
在农村是靠天吃饭的,地里的收成全看老天爷的心情。土地要按人头分配。
就拿大窑坝来说吧,因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对于靠地生存的农民来说,已经非常好的所在了。坝里的小年轻们,不论男女,只要可能,结婚后都尽量把家安在大窑坝。
也因为如此,慢慢地,坝里人越来越多,每个人能分到的地也越来越少了。
志英所在的十一队,每个村民只有四分地。沐道的户口上大学就转出去了,剩下志英和三个孩子,一家人总共只有一亩二的耕地。即便风调雨顺,地里一年到头不闲着,也种不出多少粮食来。何况一家人的收入全在这一亩二的土地里,实在拮据。
城市户口就不同了,不论旱涝,每年按人头都有定量的米、面、粮、油票供应。遇到招工能优先参加,孩子上学也能有很多优惠条件。
但就这事而言,管理局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于是,趁着市委到水库开会,晚饭后,沐道和志英在新招待所大门外等到了到大坝散步回招待所的市委李书记和市行署郭专员。
“李书记、郭专员,实在对不起,打扰你们,我们也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志英说。
“李书记,郭专员,你们看,81年我毕业的时候,按正常分配应该是到南充市农业局的。但因为水库是新单位,急需人才,我主动要求来水库。”沐道说,“这里的条件多艰苦啊,这么多年了,是不是该要考虑解决一下我们家属的户口呢?”
“哎呀,李场长,李团长,你们不要着急嘛。你们看,我都是三十多岁才结的婚,我都没着急是不是?”郭专员打着哈哈说。
“还是要麻烦领导帮我们水库的这些家属考虑一下呀。我们是真着急。您看,我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几个娃儿也都长大了。招工、上学,都很紧迫。”志英有些无奈地笑着说。
李书记站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郭专员从头到尾除了“别着急”也没有说其它的。
沐道和志英也知道,他们工作的涉及面很广,下属单位那么多,不可能只考虑水库员工家属的户口问题,自然不可能给出什么承诺。
既然已经尽量把情况反映到上级部门,便等消息吧。
之后没多久,郭专员又到水库开会。利用到指挥部接洽工作的机会,他亲自到老招待所找了志英:“李团长,我们去找了市劳动人事局了,你放心哈,说了,要把户口给你们解决了,要解决你们的后顾之忧!”
果然,很快指标就下来了。管理局办公室派了工作人员到大窑坝提取户口资料,给志英和三个娃办理了城市户口。
自此后,志英和孩子们都吃上了商品粮。
如果单位招工,志英便有了优先的资格;孩子们上学也不用再交建校费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