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中学时代通过语文课本死板教条地学习鲁迅的文章学伤了,一看到鲁迅的文章就逆反性地不想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中年以后。现在,我已经过了鲁迅当时撰写《肥皂》这篇小说的年龄了,再静下心来细读鲁迅,才蓦然体会到鲁迅先生字里行间的用心良苦。
小说原文:《肥皂》
1、这部小说中共出现了多少人物?他们所处的位置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小说中共出现了以下十四个人物。
出场人物(按出场次序):
四铭太太:一位传统的旧时代中国妇女,勤俭持家,疼爱儿女;但有一点不同是,她有自己的个性,年轻时大概受过新思潮影响,对丈夫并不那么毕恭毕敬,也不总是随声附和,对丈夫的过分言语敢于回怼。她是个聪明的厉害角色,通过丈夫简单几句话,就能看穿丈夫买肥皂的真正目的。
大女儿秀儿:八岁,是个体贴母亲的乖女儿,帮母亲做手工活糊纸锭;由于年龄小,也和妹妹招儿一样贪玩。她对父亲带回的肥皂非常好奇并抢包装纸玩,侧面体现了肥皂在这个家庭中的稀缺。
四铭:小说中的主角。光绪年间的进步青年,人到中年以后,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负累,变得保守落后,愤世嫉俗。他脾气暴躁,性格懦弱,对孩子没有耐心,对老婆却有些惧内。他想尝试使用肥皂这样的新东西,却又碍于经济情况缩手缩脚。对于看不惯的社会现象,他自己不作为,却想撰文呼吁整个社会恢复他臆想中的旧时代的良好秩序。他的自相矛盾,必然遭到他人的鄙夷和嘲弄。
二女儿招儿:天真的小女孩,贪玩,胆怯,和姐姐一样对肥皂包装纸感兴趣,带翻了饭碗被父亲瞪两眼会哭。
儿子学程:乳名絟儿,家中的长子,青少年,在父亲的旧式教育下,颇有儒家长子的风范,恭听父命练八卦拳,对父亲的朋友也恭敬有加。同时也接受新式教育,懂英文,有一定头脑,知道如何应付父亲关于英文骂人话的追问。
何道统:四铭的朋友,道貌岸然的老学究,大嗓门,说话无顾忌,对于乞讨的孝女,也像两个光棍一样调笑不止。这个人物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一部分内心龌龊的文人。
卜薇园:四铭的朋友,书呆子,说话文绉绉,对于乞讨的孝女,他更关心对方会不会做诗,而不是温饱问题。简直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文人的虚伪。
未出场人物(按出现次序):
广润祥店员:在四铭谈话中提到,在四铭眼中是个见人下菜碟的势利鬼。
三个学生顾客:在四铭谈话中提到,三个学生的人物形象是一体,除了一个年龄较小,没有区别,在四铭眼中都是爱取笑他人的促狭鬼。
讨饭的祖母和孙女:在四铭的谈话中提到,这两个人物仅有估计年龄和大概外貌的描写,看不出性格。孙女被四铭尊称为孝女,只是出于他个人推测,并不一定代表实际情况。
围观的两个光棍:在四铭的谈话中提到,这两个人物有生动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两个无聊闲汉的下流。
2、标注出小说中所有角色的出场方式,请特别关注对一块“肥皂”出场的描写,思考为何会把一个物件的出场写得如此繁琐?
小说开头,四铭太太和秀儿坐着糊纸锭的场景,像极了话剧舞台上拉开幕布时的开场。
随着母女二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四铭带着肥皂出场,由此引出四铭提起买肥皂前遇到的孝女、意淫孝女的光棍,以及买肥皂时遭到店员的歧视和学生们的奚落(被喊作“恶毒妇”)。
四铭喊学程出场,命他查字典“恶毒妇”(Old fool)是何意,学程搪塞,四铭恼怒。
由肥皂引发的话题导致了饭桌上家人之间的不快和四铭太太的不满,也让饭后前来拜访四铭的两个朋友调笑不止,使得四铭尴尬万分。
在这篇小说中,肥皂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物件,它的出场加了一些陌生化的描写,显得有些繁琐。
“她刚接到手,就闻到一阵似橄榄非橄榄的说不清的香味,还看见葵绿色的纸包上有一个金光灿烂的印子和许多细簇簇的花纹。”
此后又对肥皂拆包装的过程做了类似的繁琐描写。这样的描写并没有给人造成厌烦而不想读的感觉,反而给一块平淡无奇的肥皂增添了艺术化的光彩,让人体会到了以前不曾留意的美感。这样细腻的艺术手法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让我们开始关注身边以前视而不见的日常用品。比如,窗户上挂的蒙着一层灰尘的淡粉纱帘,沙发上覆着的一层草绿底金黄大花的棉布……有时盯着看久了,也会看出一些以前没能发现的美,甚至会生出一些别样的恍若隔世的感觉来。
我觉得这样的描写可以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让读者先有一块与日常所见不同的肥皂在心中,然后跟着作者去了解跟这块肥皂相关的非同寻常的故事。其实,只要用心发掘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哪一件平淡无奇的物品背后不隐藏着故事?
当然,这篇小说所讲述的故事荒诞而具有讽刺性,跟肥皂所呈现的美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正是鲁迅小说惯有的风格。不过,小说结尾肥皂被四铭太太录用后的描写,还是给人带来了满怀希望的感觉,这是我所读过的鲁迅小说中少有的结尾。希望是什么?鲁迅先生在《野草》中这样阐述过:“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反复思考之下,我隐隐从“绝望之为虚妄”这句中读出了负负得正的能量,这大概就是鲁迅小说中的“丧”所存在的意义吧。
3、请把小说中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不同刻画方式勾勒出来,请特别关注:肖像(容貌、发型、衣饰)、行动、语言、习惯用语、与不同人交往表现出的特殊性、对待同一事物/事件/人物的反应,与其他人之间有何不同,等等。
四铭:肥胖圆脸,两撇细胡子,长袍马褂,穿布鞋,像戏台上的老生,买肥皂时左挑右挑还要打开包装纸看,掏肥皂时“勾肩曲背狠命掏”,活脱脱一副穷酸迂腐的旧时代文人形象。而吃饭时他的形象落到菜汤的热气里,“独据一面,很像庙里的财神”,跟儿子抢菜心吃没抢到竟然恼羞成怒,借题发挥;当朋友也像两个光棍一样大声调笑说“咯吱咯吱”时,他怕太太听见生气,急得“沉下脸来”,“愤愤的叫”着阻止;这样的前后对比描写非常有趣,让人感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和幽默感。
四铭太太:耳朵后的脖子上有积年老泥,被四铭盯着会脸红,自惭形秽;当四铭说起街上见闻时,她随声附和;听到四铭提起有没有人给孝女布施时,她立刻很紧张,“只将眼光钉住他”,听到四铭说没给钱时,立刻“嗡”一声放松了心情,表现了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心态。当儿子吃饭时无缘无故挨丈夫责骂时,她护犊子心切,立刻变了脸色,“三角形的眼里也发出可怕的光”。随后反唇相讥,当着孩子们的面,把丈夫买肥皂的动机一并抖落出来,让四铭狼狈不堪,可见这个女人不是个善茬儿。
学程:穿短衣皮鞋,跟父亲的打扮形成反差;奉父命练八卦拳练得“肥胖的圆脸上亮晶晶的流着油汗”,挨父亲责骂时,“在喉咙底里答应了一声“是”,恭恭敬敬的退出去”;父亲的朋友来访时,“点了烛,引着道统走进西边的厢房”;这些描写表现了一个单纯的年轻人在旧式家庭中受到的压迫和束缚。实际上,并非年长就值得尊敬,小说中几个长者的表现甚至还不如学程这个孩子。
秀儿和招儿:伸手抢肥皂包装纸,在桌子底下玩,模仿母亲说话,尽显孩子的天真烂漫。
何道统和卜薇园:这两个人物的描写主要通过对话,两人语言不同,表现的性格也不一样。
4、小说是如何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的?请标注出细节。
细节1:
“其实,在光绪年间,我就是最提倡开学堂的,可万料不到学堂的流弊竟至于如此之大:什么解放咧,自由咧,没有实学,只会胡闹。”
这是四铭对于新式学堂的观点。新式学堂冲击了旧式私塾,学生们首先学会了胡闹,却没有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同时旧礼教丢了,整个社会秩序发生了混乱。其实,这是新事物出现时必然带来的后果,放在几十年后的中国也一样,只是保守的中老年人无法接受而已。
细节2:
“‘恭拟全国人民合词吁请贵大总统特颁明令专重圣经崇祀孟母以挽颓风而存国粹文’。——好极好极。可是字数太多了罢?”
征文题目里各种新旧词汇夹杂,不中不洋,不伦不类,表现了一帮遗老对于世风日下的担忧。其实,就算没有现代文明冲击,中国传统社会也照样人心不古。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做好人行善事,而自己却不作为,这样的社会现象在今天也依然存在,人性的觉醒尚需时日。
另外,小说中还提到四铭穿长袍马褂布鞋,学程穿短衣皮鞋、练八卦拳,四铭太太前后使用的皂角和肥皂,也表现了类似的冲突,不过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并不涉及人的内心。
5、把小说中人物的对话标注出来,仔细分析,每句对话的内涵与对人物性格的表现,要特别注意对话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上了街?……”
“唔唔。”
“唉唉,这实在是好肥皂。”
“唔唔,你以后就用这个……。”
这是四铭带肥皂回家后与太太的对话。夫妻之间已经熟稔到左手握右手的程度,相互之间没有称呼,也不用太多解释。
“你在做什么?怎么爹叫也不听见?”
“我刚在练八卦拳……。”
“学程,我就要问你:‘恶毒妇’是什么?”
“‘恶毒妇’?……那是,‘很凶的女人’罢?……”
“‘恶毒妇’是‘很凶的女人’,我倒不懂,得来请教你?——这不是中国话,是鬼子话,我对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你懂么?”
“我,……我不懂。”
这是学程应父母呼喊出现后与父母的对话,表现了他在封建家长制压迫下唯唯诺诺的性格,也体现了四铭作为一家之长,只能在孩子面前作威作福的窝里横性格。
“胡说!那话是那光棍说的。”
“不见得。只要再去买一块,给她咯支咯支的遍身洗一洗,供起来,天下也就太平了。”
“什么话?那有什么相干?我因为记起了你没有肥皂……”
“怎么不相干?你是特诚买给孝女的,你咯支咯支的去洗去。我不配,我不要,我也不要沾孝女的光。”
“这真是什么话?你们女人……”
这是四铭太太因为丈夫在饭桌上责骂儿子而反击他的对话,这个厉害女人一语中的,把四铭那点花花小心思挖了出来,一点也不给他留情面;四铭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嘴之力。
“哈哈哈!两块肥皂!”道统的响亮的笑声突然发作了,震得人耳朵喤喤的叫。“你买,哈哈,哈哈!”
“道翁,道翁,你不要这么嚷。”四铭吃了一惊,慌张的说。
“咯支咯支,哈哈!”
“道翁!”四铭沉下脸来了,“我们讲正经事,你怎么只胡闹,闹得人头昏。你听,我们就用这两个题目,即刻送到报馆去,要他明天一准登出来。这事只好偏劳你们两位了。”
“可以可以,那自然。”薇园极口应承说。
“呵呵,洗一洗,咯支……唏唏……”
“道翁!!!”四铭愤愤的叫。
这是四铭的两位朋友在得知肥皂的典故后的反应。何道统笑个没完,笑到令四铭恼怒,暴露了他内心的龌龊;卜薇园故作正经,仍然保持镇静,可见是个极能掩饰自己的人;四铭惊慌失措,充分表现了惧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