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90后演员周冬雨和马思纯凭借这部电影在金马奖中斩获了最佳女主角奖,也许评委认为两位女主角在电影中的表演水平、投入状态、角色拿捏都很到位,难以取舍,故让两人共享最佳女主角奖,除此之外该部影片还入围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的候选名单,足以表明影评界对本部电影的肯定。
正好闲时已到,我就找到了该部电影,以解心中“有那么好么”的疑惑?结果观完电影,我也被剧本深深地震撼,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从小截然不同的两个性格的人长大后却成为了对方的模样?这是他们真实的自己么?是自愿选择的?
七月是父母中的乖乖女,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听话认真是她的标签,从小就被深深烙印。安生父母离婚,母亲也不照看,生活自由,无人看管造就了放荡不羁的性格,从小就是调皮韧性。
孩提时代那种欢乐是无私的、共享的,七月温馨的家庭总是收留放荡的安生,而安生总是带领七月去感受不一样的世界,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时候,两人都能分别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或者说两人之间是对方心理的归宿或者港湾。这是两人能够长期为闺蜜的原因。
可是青春期到来,七月情窦初开,开始喜欢上了家明,可能就是安生的影响,她竟然主动向家明表白了爱意,如果正常的一个乖乖女的话,她会很害羞,不好意思去表白,这就是两者相互影响的一个明显的例子。而安生第一次见到家明,并给予警告,他的行为、语言、装扮等开始吸引了家明,可以说家明和七月是同种性格的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所以家明开始暗地里喜欢上了安生,这不仅仅是异性的吸引,这是对安生潇洒不羁性格的喜欢。
两人关系的转折就是因为两人都喜欢家明,七月对于家明偷偷送给安生的护身符耿耿于怀,但也不愿意挑明。
七月期待和家明走上正常平淡的日子,可家明还是不乐意就这样看完自己的一生,只身来到北京,而安生还是四处流浪,他的流浪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为了生计,换了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七月去北京看到了安生和家明,伤心透顶,那是两人谈话最为刻骨的一次,友情与爱情的碰撞。
七月能感觉到家明是不爱他的,他选择了心灵上的自由,他开始走出那个小地方,开始走上了安生的流浪之路,而安生则找了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过上了平淡的日子。
观后我开始了总结和深度思考,我们生活中总是能够看到电影中的内容,这也给了我很多启示。首先,朋友或者爱人都是靠性格吸引的,你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的特别,他跟你这类人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愿望,但是每个人无法做到完美,那么一个能够补充你的缺陷的人出现了,你会不会想亲近他,我想谁都会的。第二,爱人是不可以和朋友分享的,爱情是自私的,每个人对待爱情都是想占为己有,就像私有财产一样。第三,人无完人,你的性格就是这样,你总会有缺点,你追求完美的夙愿和内心会指引你寻找对的人,你幸福在于你选对了弥补你缺点的人,而七月选错了人。第四,围城始终使我们逃不掉的劫,有些东西打破了我们内心的供需平衡,或者开始我们的内心就是失衡的,而对方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你所有的幻想。
当然这些思考后的认识是基于男女双方不考虑家庭财力背景和权利背景的前提下,完全自由的恋爱的理论!
啊,我这糟糕透了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