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着新网师的伙伴们学做课题。刚开始热情很高,想着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课题,经过几次交作业之后,顿感兴趣全无。现在处在放弃与坚持之间,无比痛苦,无比纠结。
在繁杂琐碎的工作之余,还得兼顾家庭和孩子,我觉得我没那么多的力气去深入钻研课题。最主要的是我对课题没兴趣。兴趣一定是学好一门功课的第一任老师。我现在所有的兴趣全部集中在看论语、看三国、看易经上,只要有空,这些书我随手拿起来就想看,可是课题的书买了三本,一本都不想翻。我一直在想,课题的精髓是什么?课题的灵魂是什么?做课题仅仅是为了填职称吗?课题是一个很专业的项目,需要专业的人士去做。对于我这种不专业的人来说,做了也是白白浪费时间,因为最终得不出任何有用的结果。
最近看的书或多或少都跟人的生命状态有关。间接的对自己的影响就是感觉大脑可能已经进入了一种空灵的形态,对任何名利的东西都提不起兴趣,因为知道这些都将随风而逝。唯一值得自己付出努力去做的就是留下精神性的东西。而这种精神性的东西一定是人们念念不忘的,比如关羽,提到关羽,大家一定想到的是忠义二字,提到刘备,大家一定想到的是仁义二字,提到孔明,大家甚至觉得这是神一样的存在,神机妙算,神不可测。甚至提到曹操,人们也会说他是一代枭雄,当然曹操可能更想人们忘记他。
最近身边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离开的很多很多。我一直有个疑惑,在他们即将离开前的这段时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人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灵魂的,在离开前的那段时间到底是怎样的心态才配得上这一生的忙碌与操劳?是心安理得还是愧疚难当?是遗憾缠身还是心满意足?所要做的事是不了了之还是功德圆满?究竟要如何做才能给这一生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十又四的我,工作即将十年整,无所大获也无所大失。在接触了易经这本书后,顿觉自己的智慧开了,知道用正反两方面来思考问题。知道获得的好处越多,所承担的责任也越多,所获得的坏处也越多。知道自己这辈子不是来享福的,也不是来受苦的,而是在享福与受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这个点为中心,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最纠结的是课题到底是应该做还是可选得做?胡老师说,做课题就是给国家建言献策。是我骨子里太自卑了还是这玩意本身就不是一般人去做的。国家那么大,能人那么多,如果我都能建言献策,那国家的职能机构是不是都成摆设了?
胸怀一定要宽广,宽广到能容得下任何人的过错!
最近一直在想,人一生中要遇到的坎坷,可能一样都少不了。有的是年轻时经历,有的是年老时经历,有的甚至在少年时经历。对于我儿子,我想告诉他,孩子,该是你经历的,大胆的去经历,这都将成为你长大后挥之不去的财富。优秀的孩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优秀的孩子待哪里都会优秀。
经常性的怕得罪人,偏偏稍不留神就得罪了人。语言真是一门需要为之付出很多努力去修行的艺术。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当然,修行的不是说话的艺术,修行的是心灵的净化,让心真诚,让德升高,就不用怕会得罪人了。因为一片赤诚之心,也要担心伤害别人时,那这个别人一定不是你所要真诚对待的人。
胡言乱语之际,突然想明白了,做任何事,只要半途而废,一定不会成功。所以我选择坚持,难也得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