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很久之前听到断舍离三个字,第一次听晓宁姐姐录制的神仙姐姐的录音,自己在淘宝购物车里面放置的《断舍离》的书,迟迟没有下单。最起码有8个月之久。
昨天去了新华书店,买回了《断舍离》,看来是时候行动了,听听语音,找准家里的一个角落,然后开始收拾,注意,仅仅这是收拾整齐,根本不是断舍离,前天整理我的床头柜,发现15年16的有线电视的费用发票还在,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以前的断舍离全部都是整理整理,哪里去与自己连接,根本没有做连接,只是在收拾的过程中,回忆过去了,卧室电视柜里有跟老公恋爱的一堆书信,只记得那次收拾,半天的时间都用来读信了,现在跳出来看,真是无语至极。
断舍离啊,口号喊得好好的,实际的行动却是整理,挪个位置,找个盒子装着,放在一个角落里不去触碰。根本就是无意义的举动。
今天看看书,发现断舍离要连接到自己,究竟是物是主体还是自己是主体,得重新认识一下。打个比方,作为回礼,有人送你一套名牌杯子,你把它原封不动地装在盒子里,放在橱柜的最里面。假设对方送你一套骨瓷的杯子,而你当下在用的,只是买酸奶时的赠品——一个普通不过的杯子。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它啊,你会回答“太可惜了,这种好东西舍不得用啊”。换句话说,你在潜意识里,你认为“自己配不上骨瓷的杯子,我没达到那个水准呢”。你的真实想法,就可以通过物品反映出来。不配得感,侵蚀内心已久。是该慢慢解开外衣的时候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拾,丢丢丢,扔扔扔,自己是中心,自己的内心需求是根本。断与舍很容易让人纠结,摇摆。安静下来问问自己,生活的品质需要必需品,需要市场相伴的东西,而不是一堆买着,放着不用的东西。想想9月的时候整理出来的有半个面包车大的垃圾堆。原来修炼自己,不光是要修脑子,还要修自己的生存空间。衣食住行。LET’S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