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素质:天生的特点。事物本来的 性质,人的本性。
★素质教育:主体是“教育”,通过应试教育提出。是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获得的。
★素养:主体是“人”或“学生”;是通过学科本位提出的。是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建构的功能:①指导课程改革②指导教学实践 ③引导学生学习 ④指导教育评价
第一章、核心素养内涵的历史演变
一、“德性” 观: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德性可教”
☞孔子:“内圣在王”,“文质彬彬”,“立志笃学”,“舍生取义”,“重义轻利”。
☞朱熹:目的是“明人伦”,主张“明天理,灭人欲”。
☞王守仁:知行合一”,“知行并进”。道德修养方法:静处体悟,事上磨练,审察克治,贵于改过。
Ps:在国内外的思想主张都强调道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而道德教育也体现核心素的内涵。
二、“能力”观:
☞皮亚杰:建构主义,同化和顺应双向建构过程
☞麦克利兰(美):“素质研究之父”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Spencer:“冰山模型” 素养包括外显表现,潜在特质。
☞《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五大学习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
【感悟】关于学习,首先应给要有求知欲,要有学习的欲望,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是学会做事,通过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做事,与人共处与人沟通,交流;只有前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要求有所发展,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后我觉得最后一点很重要,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更新、改变,顺应潮流的发展趋势,有所创新,有所改变,有所研究,才能有所突破。
三、“素养”观
☞蔡清田:素养是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满足生活情境需求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态度。
★核心素养三个维度九种成分:(关键要素:终身学习者)
(1)沟通互动(①语文表达与符号应用 ②咨询科技与媒体素养 ③艺术欣赏与生活美学)
(2)社会参与(①公民责任与道德实践②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③国际理解与多元化)
(3)自主行动(①身心健康与自我实现②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③规划执行与创新应变)
★★第一节启示:
①核心素养是社会生产力于生产方式变化的产物。
②核心素养是多元维度的
③核心素养涵盖态度,知识,能力等,体现全人素养或全方位素养。 “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学”。
④核心素养是动态模式。
★对核心素养的界定维度:A 能互动地使用工具;B能在异质社会团体中互动;C能自主地行动
★ 核心:事物最主要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那一部分。
★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方面的结合体。具有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伴随终身可持续与时俱进动态过程。
☞核心素养功能: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核心素养具有终身发展性,阶段性,作用发挥整体性。
☞兼顾个体与文化学习,社会参与与自我发展。
★核心素养定位(微观):
①修订课程方案的指导
②修改和完善课程的指导
③考试改革的指导
【感悟】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时代对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进行自我实现,提高国民素质。核心素养的提出,同时也是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在课程,课标,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育评价有重要地位,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