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工交车上看到一位中年美女,虽然戴一副深色太阳境,却无法遮挡其精致出众的容颜。她穿了一件缎面旗袍,花色还算雅致,但显然与那副遮着半张脸的太阳镜不相谐调。再往下看她的脚上竟穿了一双运动鞋,这难道就是现在时兴的所谓"混搭"吗?恕老妪不敢苟同!原本应该是一幅清雅秀丽的美人图,现在却变成了不伦不类的"孙二娘"。对于爱美的我,心中不免感到遗憾!好不容易忍住了当面给人家指正的冲动,回到家却抑制不住想写一篇关于"美"的文章。但以我浅薄的美学修养想驾驭这样一个主题,不免有"小马拉大车"之嫌。好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想各位看官会看在我善意的出发点上,忽略笔意上的不足吧。
当今世界的美学著作浩如烟海,美学研究领域铺满盖全,美的定义也一个比一个高大上。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美,从来都不是书本上的概念、画作中的抽象泼墨、意大利歌剧的咏叹调以及T台上的张扬骨感……美,对于我们可能就是一件新衣服、一个新发型、一句赞美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礼让这么简单。亦或是一抹晨光、一株花草、一首小诗、一缕清风……所以,我们心中的美从来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芒,是既养心又养眼的悦人"风景"。即便如此,我还是引用美学家宗白华的一句话来"参话头"吧,即:"没有审美的眼光,这日子就只为了生存,而非生活"。这是我有限的美学知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美,是让我们生命得以升华的阶梯,它就像天边的彩虹,让你在历经人生风雨后,还能始终心存美好。不是因为得到了多少,而是体悟了生命的一路芬芳……我曾写过一篇《母亲的美学》的小文,回忆儿时清贫生活中母亲用朴素的美学装点我们生活的点滴,正是母亲在我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美的种子,并让它一路开花结果,让我能在平素的生活中品味一点一滴的美好。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也的确是人的天性,但这也只代表人具有审美的先天能力和条件,不表明美的人格、美的品位、美的追求会自然而然的获得,就像再肥沃的土地如果没有种子,也无法长出庄稼一样。那么,这颗"美"的种子于我们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可以这样说,它无异于二次投胎。第一次是获得生命,第二次则是为生命上色,正像有美学家说的:美育无疑是人的第二造物主。记得小时候物质极度溃乏,哪怕是一截红头绳、一粒新纽扣、一本小人书都能给幼小的心灵输入美的营养和能量。过年时穿一件新衣裳、做一束蜡梅花、蒸一锅花馒头、放一串小呲花……都能让爱美之心得到极大满足!也正是这点点滴滴美的滋养,让我们把原本的黑白人生过出了色彩和趣味。得到了美的种子,就如同得到了上天的加持和祝福,定会给我们的人生增添无限的美好。可见,所谓"美感教育是为了实现身心健康的圆满人生"并非虚言!对青少年加強美育就如同在人生的大花园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让那些枯藤败草失去土壤,让祖国的花朵从小就充分汲取美的养份,使秧苗更茁壮,让小树挺且直!从小养成爱美的习惯和审美的品味,长大才有可能过上美好的人生。而爱美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份美好、少一份遗憾。
美,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当然不止是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的问題。"一个人最有别于他人的个性就是审美,最无法背叛的习惯记忆亦是审美,最不可或缺的生命品质依然是审美"!对于每个人,它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高能量,有了它,你的人生不再单调、不再灰暗,不再一眼望到尽头!它会在你疾驰的道旁开几朵小花;在你徬徨的路口亮一盏路灯;在你燥热的掌心落几片雪花;在你空旷的心空飘几朵彩云;在你寂瘳的寒夜洒几缕月光……为什么有的人穿衣服只是为了遮体;有的人百无聊赖也不想听一段音乐;有的人选择在不良风气中随波逐流;有的人只见风雨不见彩虹……美,犹如天上的星星,有些人看到的只是一堆推石头,有些人看到的却是灿烂星空。有的人在仰望星空中开阔了胸襟、点亮了心灯;有的人却只看到脚下的二尺宽,错过了与星辰大海的相生相谐、美美与共。后者的人生无疑是干瘪的、虚枉的、悲哀的!
对于社会,美是一种高贵的价值取向、一种最自然、最广泛的文化共识,一种代表良善的精神标志,一种标新立异的内在动力!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生动的美学发展史,正如"魏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夏商周的青铜器,即是古代文明发展的标志,更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审美的体现;唐诗宋词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其文字背后美的意境、美的韵律和美的共鸣……没有美的享受和对美的向往,便不会有文明的延续和传承。说到底,对美的追求,是一切文明得以发展的内在趋动。诗文有意境的美,音乐有律动的美,数学有逻辑的美,法律有正义的美……正是这万事万物的各美其美,才构成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包括外貌、衣裳、灵魂和思想"。这不仅是美的终极理想,更应是我们追求的人生境界!如若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此作为理想和追求,那会是怎样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由此我想到,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我们的灵魂已经跟不上前行的脚步,在美与丑的标准被严重混淆、甚至是颠倒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看似解决的路径有很多,其实真正能正本清源的方法并不多,大力加强全社会美学普及及审美教育应当算一个!我们应尽快把被束之高阁的、最具普遍价值和意义的"美"请下神坛,使其如天女下凡,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崇美爱美成为最普遍的价值取向,让美的种子遍撒神州,美的馨香芬芳四溢,美的品格沁人心脾,美的食粮滋养国民……
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有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社会倡议,其中"四美"是心灵美、道德美、语言美、环境美。把美的功能引入以德治国方略的,无疑具有高瞻远嘱的政治智慧。这在当时形成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只可惜这一倡议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下来,也没有在深入实施上下足功夫,所以原本应该产生的深刻教化作用也没有持续深入的显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撼!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当时在"四美"的基础上,在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审美教肓,编撰专门的美育教材,开设美学课程,把美育贯穿青少年的成长全过程,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目标上,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呢!可惜历史没有假设!说到这是否会有人认为我夸大了美的功能和作用,也许吧!但我宁愿相信:知美丑或许官场会少一些贪官污吏;知美丑市场会少一些制假贩假;知美丑飞机高铁上会少一些霸座吵闹;知美丑大街小巷会少一些"膀爷"、"三陪";知美丑广场上不会有"群魔乱舞";知美丑大树上不会"开满"大妈……
我们姑且不论美育到底有没有涤荡世风的千均之力,我想那怕就先解决穿旗袍应配什么鞋子、西装到底应系几粒纽扣这等小事也不错。日常审美有时候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在品行的表现。一个懂美爱美的人,其品行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美丑不分、形象粗鄙的人,人品再好也好不到哪去。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小善为大善,积小美为大美,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形象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