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竞争性选拔的科学定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 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 在选人用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样的竞争性选拔方式,能够打破论资排辈和地域、体制限制, 实现“赛场竞马”、比较择优, 对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过,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理解选人用人中的公开竞争, 偏离竞争性选拔的科学定位,导致出现诸如“考试专用户”“趋势偏离”等现象。在这样的现实困境中,我们应该对此精准科学定位。

        由于竞争性选拔的内在属性和外在特性, 理应积极发挥其公开性与竞争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特点的作用和优势, 主动承担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的重任。但要完成这一重要任务,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进行其价值取向的重建。 从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出发, 结合竞争性选拔的功能特性和选人用人面临的实际问题, 竞争性选拔理应继续将其所具有的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的科学基因和精准科学公平竞优的反腐功能作为自己的科学定位, 进一步发展完善委任制、实施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要求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 这是新形势下做好干部工作的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考试测评作为干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必须自觉按照好干部的要求, 不断改进完善考评内容、方法和程序, 努力做到“考评什么”要体现好干部标准, “怎么考评”要立足于选拔好干部, “考评得怎么样”要保证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从而为培养选拔优秀干部作出应有的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