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头顶的小太阳,开窍醒神,升阳举陷,安神助眠

百会穴,俗称头顶的小太阳,它藏着唤醒生命力的魔法。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古人说百会穴是「诸阳之会」,像个微型指挥部,把全身阳气都拢在掌心。它的升阳举陷和开敲门醒脑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具有升阳举陷的功效,是托住身体的「无形吊车」。

百会是督脉阳气的「制高点」,专治「下垂病」:

1、脱肛 / 子宫脱垂:产后妈妈艾灸百会(悬灸 15 分钟 + 姜片),温热感像「托腹带」,气虚导致的漏尿、坠胀感明显减轻(清远月嫂常用招)。

2、胃下垂 / 久泻:饭后揉百会 3 分钟(顺时针 + 指腹按压),配合足三里,能缓解「吃一点就腹胀」的老毛病(岭南湿气重,脾虚人群尤其适用)。

百会穴是急救与脑窍的「开关阀」

中风 / 昏迷:紧急掐按百会 + 人中(《针灸大成》急救法),刺激阳气上达,曾有清远阿婆用这招唤醒低血糖邻居(需配合就医)。

百会穴可以有效缓解晕车 / 脑雾:高速路上拇指顶百会画圈,5 分钟缓解头重脚轻(亲测广清高速有效),原理是调节前庭神经,比风油精更直接。

湿

百会穴是岭南人的「头顶排水孔」

梅雨季按百会的「黄金组合」:

湿困头痛:竹尺叩击百会至头皮发热(阿公老巷经验),配合风池穴,鼻塞、头闷感立减(湿气随督脉下排)。

晨起梳头 30 次(牛角梳从百会向后),梳齿触头皮,像给大脑「擦窗户」,清远中医院张主任推荐的「醒脑晨练」。

百会穴是睡前的「月光按钮」

焦虑失眠:睡前百会贴温敷包(艾叶 + 生姜),头皮温热感蔓延至颈椎,焦虑随梳理飘散(亲测熬夜后入睡提速 30%)。

高血压头晕:血压高时轻揉百会(逆时针 + 指腹),引火归元,比平躺更能缓解「头顶冒火」的胀痛(需配合药物)。

日常保健:全家适用的「阳气充电器」

老人防跌:每天叩击百会 50 次(空心掌),强化「头为诸阳之会」,降低眩晕跌倒风险(清远社区医院老年保健课内容)。

儿童益智:给孩子梳头时多梳百会,刺激脑部发育,中医称「开窍增慧」(配合捏脊,岭南宝妈育儿偏方)。

提醒:避开误区

湿热体质:按压和拍打为主,忌艾灸(易上火);

虚寒体质:悬灸 10 分钟 + 姜片。

严重头痛 / 脱垂:穴位仅辅助,需及时就医(如中风先兆不可依赖掐按)。

最佳时间:上午 7-9 点(胃经当令),升阳效果翻倍,雨天午后按可祛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