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怎样的书籍能锻炼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穷查理宝典》《第五项修炼》《思考,快与慢》《自控力》都是不错的书,但我建议选择你喜欢的领悟研究起来,让路“走”的更长,要是做不喜欢的事,是很难长久的。
先从书中学习提高自控力、学习力、情绪管理力;建立好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认知,掌握事情发展的底层逻辑和看问题本质的能力(黄金思维圈)。
把大脑升级了,思维开阔了,自然遇到事情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一样了。
大脑需要锻炼,通过不断锻炼,让大脑相应区域神经更粗、连接更强,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断深耕、探索。
你的思考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成熟起来(开窍了),你所学到的看问题底层发展规律的能力可以运用的其他事情上,可以是生活、工作、学习。
比如你知道了幂律定律或者二八法则,那么你明白很多事情都不是呈正态分布的,你发现80%的荣誉被20%的同事获得了,另外20%只能获得80%的荣誉,而自己可能是长尾理论中那长尾的80%,那你需要提升自己的价值来提高“自身利率”,然后增加执行次数(展现出来),让别人看到你的价值。
知道二八法则,你明白,你需要把自己每天80%的时间投入到20%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对于我,我把80%的时间投在了阅读、做笔记、写作、学英语上,而现在我已经看到了“复利”现象正慢慢发生。
我拍的视频、写的文章在各个平台展现,就可以实现时间复利,我只需要花半天到一天时间写一篇文章,发到平台上,几年之后有人想看还能搜到。
这样知识得以留存、传播,而我只花一份时间,这就是“时间复利”。
多读书,多思考读到的内容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得到应用,指导自己的行动,转变自己的思维,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向内术,多问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独立思考也能找到答案。
因为事情发生发展的底层逻辑不变,是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被重复使用的。
二、看书多,但知识零散,怎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1.先别急着学,别急着阅读,先“磨磨刀”。学习知识前先学会怎么学?阅读前先学会怎么读?
这样才能更好更快速的吸收知识,学习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快速阅读,提高归纳和演绎的能力,还要学会超级记忆术,让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为我所用。
学会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和规律,看问题看本质,思维和认知更新换代了,再学知识得心应手
或者你会说“还学这么多东西,不是浪费时间吗?”。
飞轮效应听说过吗?飞轮效应就是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当达到临界点的时候,飞轮的重力冲力就可以化为推动力,这时候无需再费力气,飞轮依然可以飞速前行。
万事开头难;慢就是快,一开始的积累和自我体系建立必不可少,当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带来质飞跃。
2.知识需要记录和整理。
书读过以后要做读书笔记(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者康奈尔笔记),笔记定期复习,把书中20%的知识精华好好吸收,然后深入思考,想想书中内容可以应用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哪个场景?或者曾经发生的什么事和书中的内容很契合?自己下次遇到是不是可以尝试用书中的方法指导下次的行动?知识的吸收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到的知识只有得到了应用才是自己的,不然只能停留在“作者说的对啊”这样的层面。
3.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先看标题、副标题、序和目录在纸上或大脑中搭建知识框架。
主题阅读多本书
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同类的书籍看个三五本,这个领域的相关内容几乎掌握的也就差不多了。所以选好一个主题,读个三五本,宁愿把同样的时间花在快速读几本书上,也不要死磕一本书,每本书的精华只有20%(二八定律)。
4.以教为学。
学到的东西找机会就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或者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输入的知识经过思考能输出,才真正是自己的知识。
费曼学习法说以教为学知识吸收率为90%,教别人,最受益的是自己,当你讲不清的时候,你会思考并且精进,每次分享都有收获。
知识自然越来越牢固
5.学到的新知识和已知的旧知识联系起来。
才能更容易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