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出生的那一刻,我开始搜索新教育,不想她重复我小时候的故事,不知怎么就遇到了孙瑞雪爱和自由的教育,那一刻笃定的认定了这个教育。
第一次走近孙老师是在2010年的公益讲座,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听着孙老师轻声细语的娓娓道来,很多人潸然泪下,那一刻感觉自己被看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群体。我从此成了孙老师的粉丝,有了这一生愿意去追随的人。
这个教育,让我知道孩子是一个精神胚胎而非一张白纸,受着内心的指引,成长为她本来的样子,成人所能提供的是外在的环境,成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
孩子在每一个阶段有他们要学习和突破的点,一个个敏感期帮助孩子迈下一个个坚实的脚步,心满意足吃手的娃应该去打断吗?拿东西就往嘴里塞的娃应该去制止吗?打人正常吗?爬上爬下,从抽屉里翻出所有东西的娃常见吗?不愿意分享,要教育吗……
2010年后我们有了自己的读书会,十多人每周聚在一起,分享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我们美其曰每周的精神食粮。
2011年儿童之家成立了,娃享受到了这个充满爱的教育。开始时贝爸很犹豫,孩子入园后一个月,贝爸终于也完全认同了这个教育。
有人会问我,给孩子那么多的自由不担心长大后管不了吗?为何要管住孩子?在控制下长大的孩子就管的住吗?管住了又能代表什么呢?有多少选择是因为我们的恐惧?
教育方式同样是一种选择,希望父母们都能有觉知的做出选择,给孩子们自由成长的足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