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你可以为任何人活着,唯独不能为自己活着。
很多人和事,让你无能为力,又筋疲力尽。半生都在顾虑很多人,照顾很多人的情绪,考虑很多人的感受。有时自己也很憋屈。
有个朋友曾奉劝过我,做人不可太实在,不可太善良,要懂得拒绝。你不能活在所有人的影子里,你要丰富自己的世界,你才会快乐。
感谢我的孩子们,让我完整了我的人生,让我学会和她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从每天给她们讲故事到每天给她们读书,多年的习惯,让我渐渐爱上了用声音传递温暖情感,用声音讲述动人的故事。
三年前开始在某声音平台给孩子录书,起初只是想录给孩子听,在不能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让我的声音伴她左右。
中间曾停滞过半年,因为当时老公说录了一年多,连个粉丝都没有,耽误时间。那段时间忽然没了劲头,回听自己所有录过的音频,在对比其他人的音频,真的打击挺大。
沉寂了几个月,女儿总问我怎么不更新了,我说妈妈的声音也许不好听,都没有人喜欢。女儿却说,我最喜欢妈妈的声音,没有妈妈的声音我睡不着觉。
女儿给了我坚持的动力,那以后我继续了声音的路程。三年过去,已不在单纯的只是为了女儿,更因为我喜欢。
文字同样也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的生活,从最初一个人在博客上发自己可见的吐槽日记和个人情感的经历,到去年真正开始去写公开的文字,到现在坚持每天日更,都在为自己的心愿打基础,写书。一个埋藏在心里很久很久的心愿。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上小学的时候还拿了学校的画展第二名,在那个只有学习才有出路的年代,我被家人禁止画画,可后来也没有因为不画画就成为学霸。
想做的事情一等再等,瞻前顾后,觉得人到中年,周围都是依靠自己的人,等有时间,有空闲在去做也不迟。
想写书,怕写不好,不敢提笔,怕没有读者。想做音频主播,怕音质不好听,没有听众。想画画,怕人到中年的自己,没有年轻人的天马行空和灵动的笔触。
但发现想等到万事俱备在行动,反而事情和借口越来越多。更迈不出那一步。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写到: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虽然我已不在年轻,但是与其一味苦想如何解决,不如让自己先干起来。答案总会在最后揭晓。美国保险业巨子克里蒙斯通曾说:
“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更重要的是,马上就做!”
先干起来,把所有能挤出的时间和精力用起来,也许会是一场稳赚不赔的“生意”。把所有想做的事情努力去做,即使没有什么结果,至少也损失不了什么。不做,你还是现在的你,做了,至少也会在过程中积攒许多令人备受增益的经验丰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