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自我发展时,你还在相信木桶理论吗?

木桶理论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长的木板。这听上去非常有道理,又很适用于个人的成长发展,于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热衷于补短板,争取做一个没有短板的全才。但是,这条理论实际上是针对一个组织来说的,并不适用于个人。

试想,在我们用有限的精力试图完成所有纬度的发展时,必然会导致在所有方面都普普通通。这就是这个理论带来的“通才”还是“专才”的选择困境。认清自己的专长和目标,首先提升核心能力,再多去考虑专长相关的周边技能提升——《做出好选择》这本书就给面对选择的困境提出了这样一些切实可行又逻辑缜密的解决方案。

与其他成功励志类图书不同的是,《做出好选择》虽然书名看起来像是为两难的人生选择提出应该走下去的道路,实际上,全书更注重的是提出面对各类选择难题时,能够一以贯之执行的思维方法。


全书内容涉及到职业选择、理想与现实、面临灾祸病症、自我提升、人生转折五部分内容,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两难的问题。全书都在提倡的一个思路非常值得推崇,那就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最先要想的不应该是做什么样的选择,而应该考虑是否还有其他选择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或者说,我们是否已经从想要达成的目标出发,规划好了有可能的道路。在面对选择时,以成果为导向去分析实际情况,比仅仅斟酌现实情况下已有的几种选择的利弊,更能够切中要害一些,不然就会陷入“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困境中。

不妨举书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就拿自我提升这个话题来说,现在层出不穷的付费教育想来让每一个人都为之心动过,想着自己在工作后能够通过这些课程和演讲充实自我,但实际情况是,挑选课程和学习方向比学习本身占据了更多的时间,也有不少人选了不合适的学习内容,结果半途而废。

书中则首先着眼于学习的类型,将学习分为了建立自信的消费型学习和增加收入的生产型学习两种,并结合年龄需求等提出不同年龄段可以参考的学习类型。虽然最后的结论不一定符合每个人需求,但书中提出的按照需求进行的分类方法是值得钻研实践的。

全书给了每个问题一些切实可行的逻辑分析思路,并且在每一节结束后进行概括总结。作为一本工具书,《做出好选择》能够满足读者在遇到问题时寻求解决思路的心理,而且能够提供一些比较合适且开阔的思路。不过,书中提出的毕竟是理论性的论断,这些方法能否真正在实践中派上用处,还需要读者平时习惯性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拥有一定的判断力和决断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