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约从4岁开始,就对输赢有了初步的概念,然后他们就会在任何事情上开始比较。这是孩子面对输赢和竞争的启蒙阶段,他们只想赢过别人,知道赢是一件好事,但却不知道其中的意义是什么。不过,也就是因为他们喜欢赢,知道赢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他们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努力,也有了如何在同辈团体中出人头地的竞争意愿。
那么面对小学生的他们,我们要留意引导哪些事情呢?
首先,如果幼儿园阶段没有发展好,上了小学甚至在幼儿园阶段会因为这样而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可能感到困惑和难过或不喜欢去学校。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试着这样引导:如果你的同学总是在你前面插队抢第一个进教室,你会觉得怎么样呢?然后从他的回答中,让他明白如果他这么对别人,别人也会有相同的感觉。这么大的孩子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他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反应」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也只有把它们联系起来之后,孩子才不会成为那个只要赢但不管别人的感受,最后成为不被同辈团体接纳、甚至排挤讨厌的人。
其次,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既不要有那么强的得失心,但又希望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是个全力以赴的人。这个矛盾是许多父母很难拿捏的,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是个赢家,但又害怕他因为太在乎输赢而成为情商低、输不起的人。我的建议是引导孩子把眼光放在活动过程中或竞赛过程中他所表现的优点上,而不是结果的输赢上。家长尽量不要说:哦!输了没有关系,你看,你跑的比谁谁快呀!我们要说:哇!真棒,你今天跑的比上次快了好多好多呢!让孩子和昨天的自己比较,才是真正的进步和未来的人生赢家。
当然,无可避免的,孩子长大之后势必要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竞争,我们不允许他在乎竞争或了解竞争,只会消弱他日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先从最安全的家庭里的竞争开始,训练他拥有面对竞争时的正确态度和如何取胜的技巧。例如,他和爸爸组成一队,妈妈和妹妹组成一队玩比手画脚游戏或投篮比赛,让他从中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也能在大人的示范和保护下,学会面对赢了或输了之后的健康情绪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或图片引自相关心理学教材或公众号文章,如果您是文章或图片的原创作者请联系作者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