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以史为镜,提升人文素质
欢迎走进今天的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
第十二讲——多少风雨二十年(一)
壹
天知道你也知道
严嵩和严世蕃对“织造局买田”的消息一无所知,严嵩深夜被嘉靖叫过去,只知道是和“改稻为桑”相关的事情,此时两人都非常忐忑。如果说管理就用两个字代替,那便是“沟通”。
精舍里一片寂静,但是外面开始刮风了。上集说了这个夏天非常的热,好不容易刮了风。嘉靖是要施“威”,先晾了一下二严。差不多的时候,吕公公先开口了,他是真正的看透了。
图片
平时嘉靖说话吕芳都只是听着,各位,我们觉得吕芳真的是插话吗?嘉靖让他少说话听严嵩他们怎么说,而嘉靖这句话明着是骂吕芳,实际上是向二严透露自己的怒气。
严嵩马上会意,赶紧问话严世蕃:“浙江改稻为桑的事情怎么样了?”严世蕃说:“臣昨晚接到了浙江呈报,说淳安县有刁民通倭,已经派海瑞去处置,接下来在六月份,桑苗准能都插下去。
嘉靖接着问:”以改兼赈是怎么改?“,”回皇上话,就是让有粮食的丝绸大户准备好粮食来买灾民的田,卖了田的桑民已经安排好了,明年这些桑田还让他们种。“严世蕃说完,吕芳马马上问到严世藩,所谓的丝绸大户不会是江南织造局吧?这话一出来严世藩慌了,他说:”皇上,臣不知道吕公公这话是什么意思“
大师兄常说,好的管理者认同企业文化,忠诚于企业文化,而差劲的管理者关注于利益,欺上瞒下。所以严世藩说我听不懂吕公公在说什么。吕芳继续说:“知不知道,天知道你也知道。”这个时候吕芳说的话全是嘉靖想说的,吕芳的意思是嘉靖知道,你严世蕃也知道。
嘉靖走到他们面前只想确定一件事,织造局买田的事是不是他们授意的。大师兄也经常说我们不要犯道德错误和重复的错误,犯错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不要隐瞒。所以严世蕃说:”我立刻去查,如果真有这么回事,我立刻把郑泌昌、何茂才就地正法。“
嘉靖觉得话说到这份上,应该放过他们,但是又不能就这样放过他们,说“朕把内阁交给了你们,你们落下这么大的亏空,为了替你们补亏空,朕也同意了你们改稻为桑,如果你们想把帐都算到朕头上,朕的这个位子干脆都交给你们来做。”严嵩听到这话立马说:“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只要能够澄清皇上的圣名,老臣和严世蕃愿意现在就请皇上治罪。”严嵩的表现让嘉靖很满意,既然没有不想背锅的意思,他还要继续用。严嵩同时也告诉严世蕃,大明朝只有一个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遮风挡雨,那就是严嵩自己。
这一幕里面我们来看我们能够学会语言的艺术沟通,吕芳插嘴不一定是在为难,其实很多时候是在替我们说话。
图片
贰
做人谦逊,做事高调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另一幕,裕王和李妃在吵架,两人争执的点是应不应该把嘉靖赏的十万匹丝绸送回去。王妃说:“尊者赐,不敢辞,王爷几时见过有人把皇上恩赐的东西退回去过,臣妾的娘家真的要上疏把东西给退了,那万岁爷会怎么想,外面的人又会怎么想,皇上做恶人,我们来卖好。”所以我们会发现好像李妃说的也有道理,而且很有体系。
李妃看懂了,但是裕王没有看懂,这时候冯保也赶回来了,事关重大,裕王想把徐高张三人叫过来,裕王刚说出口又被李妃反驳,裕王见冯保在没有当场发作,李妃说的话都很有道理,但是这个场合多说多错。他问冯保,“你说呢”?“回主子,这可不是奴婢能说、该说的啊。”“明白就好,回屋去,把湿衣服换了。”冯保走后,裕王借着茶不够热直接发火,指着李妃骂,说她蹬鼻子上脸。李妃立马说:“千错万错都是臣妾的错。”和之前严嵩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一个好的下属会谨守本分,做人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但做事义不容辞。做人谦逊,做事高调,这是我们从裕王和李妃身上学到的。任何事情不去和老板争论、辩解。
管理者用三个字代表,责、权、利。黄金时代是做企业管理培训的,年轻人最想做的就是管理者,可是现在每个企业最缺的就是管理者,因为大家经常把管理当作更大的权利和更大的利益,却忘了管理者是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且要无怨无悔,像海瑞和高翰文一样义不容辞。
接下来他们如何来弥补海瑞?
他们与沈一石的沟通会怎样?
让我们带着问题期待下一讲大师兄点评历史之《大明王朝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