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说“至”(转载)

冬至节气到了,今天已经是冬至前夜。常常有人会问:为什么称冬至?是冬天到了,还是冬天到头了?好像都不对啊。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听我从头说起,而且说得略多些。

至,我看它的篆字是所有文字中最漂亮的文字之一。

《说文解字》中把它解释为是一只鸟从空中下落到地面,底下的一横表示地面,其余部分象征一只鸟。我们如今口语一般说到,或者说到达。到就是至,到字的“立刀旁”是表示声音的。

至字如今一般用的最多的,就是到、到达这个意思。如从古至今,从北京至上海,自始至终,等等。如果分得细一点,上古用“到达”这个意思即作不及物动词用较多,如《诗经·小雅·天保》:“如川之方至”、《论语·子罕》:“凤鸟不至”。要说“到什么地方”,则用一个介词“于”,即说“至于”,如《尚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但是后来,慢慢的,这个“于”就省掉了,至也可以作为及物动词了,就如前面所说的从古至今,以及如今火车站告示牌上的“北京至济南”。

到、到达这个意思引申出来就是“到头”,也就是“极”。《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当然,也可以做定语或状语,《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在这个意义上,古人用“至”,而现代人则好用“最”、“极”。如今留下的只是一些固定的词汇,如至友、至交、至亲、至诚、至尊、至高无上、至理名言、至圣先师(指孔子)。

冬至、夏至的至,也是这个“极”的意思。不过不是指气候,不是指气温,而是指太阳和地球的关系。由于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绕太阳公转的平面有23度26分的夹角,在夏至那天,我们北半球的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物体的阴影最短;而在冬至则相反,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物体的阴影也最长。这样的现象被古人观察得到,因而称这两天为“至日”。在夏天的至日就是夏至日,在冬天的就是冬至日。《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易·复卦》就有这样的文字:“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当然,中国古人并不懂得地球、赤道、公转这些道理,他们的解释只是阴和阳的彼此消长。在冬至之前,阴影一天比一天长,夜晚一天比一天长,那便是“阴”在一天天长,阳在一天天消。在冬至日,阴之至,过了冬至日,阴便一天天消,阳则一天天长了。同样,夏至日是阳之至。

我们如今已经知道了,两个至日不过是地球在运行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的点罢了,与其前两天、后两天相比,对于气候、对于我们的身体、生活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所以,所谓冬至、夏至要吃什么东西之类的传说,只是应当作为民俗、作为一种文化去欣赏、去享受罢了,用不着较真地认为非得这样做才能够“养生”。

至字的基本意思就差不多就是“到”和“极”这两个,包含至字的其它汉字的意思也差不多都是从这两个意思中引申出来的。

例如“臻”,本义也是至,与到是一个意思,边上的秦是表音的。臻这个字在现代口语和白话文中用的很少了,只有写文绉绉的文章有时还用到,比如,说“日臻完善”等等。大家都知道共和国的一位元帅名“荣臻”,荣就是繁荣,臻就是至、到达。这是一个很好的名字。

例如“致”,致字的左边是至,右边现在的楷字写成“反文”,其实是个“夊”,这个字音suī,意思是慢慢行走。因此,致字的原义是送到,我们如今用的多的如致敬,致意、致电某某人,都还是这个意思。其它的意思如招致、导致、致使等等都是其引申之义。

又如“窒”,上面是穴,洞穴,至是到。“到”穴中把“窟窿眼”堵死了,就是窒。有窒塞、窒息、窒抑、窒滞等词,均有阻塞之义。

又如“室”,上面是“宝盖头”,是房顶。到了房顶之下,总是要待在那里(古人所说“至,所止也”)。这就是“室”字的会意。古人的房子,前面是堂,后面是室。内室是住人的,有登堂入室的词语。孔子批评子路弹瑟的水平不高,其它弟子门人有些看不起子路,孔子为子路辩护:说仲有(即子路)已经登堂了,只是没有进入内室罢了(“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也就是子路已经不错了,只是没有做到极致罢了。入室是高水平的,说某甲是某某名人的入室弟子是一个对某甲的很客气很推崇的说法。如今有些文人,自称是某某名人的入室弟子,其实是很不通的。

“屋”、“臺”(如今简化为台)底下也有一个至,这与室字有“至”是相同的意思,都有人到了要待在那里的含义。那里的至都表示“到”。臺是高而平的建筑,往往是四方的。老子说:“千层之臺,起于累土”。燕昭王作高臺招贤,后世称黄金臺,也就是陈子昂在那里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幽州臺。如今还有戏臺、讲臺、主席臺等词,都是人待在那里。

侄字中间的“至”则不能解释为“到”了。侄字过去正规的写法是姪,这个字的本义是女子的兄弟的儿子,也就是与“姑姑”相对称的“姪儿”。他是女子在娘家的至亲,即最亲近的人,所以写为“姪”。这中间的“至”就是“极”的意思了。这不单是形声也是一个会意。后来,把男子的兄弟之子也称为姪儿,即把“叔、姪”也对称了。这样,姪字也可写为侄,到如今,中国大陆就索性“反客为主”,把“姪”字废掉了,都写成“侄”。文字的演变是约定俗成,往往并不讲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4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6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8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90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32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9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1] ...
    皇氏三墳阅读 1,860评论 2 16
  • 今天是腊八,远游在外早已没有了喝粥应景的兴趣,况且在老家这时候腌制腊八蒜才是最合时宜的活动,我虽然对腊八蒜没有过多...
    流瓦阅读 666评论 2 11
  • 概览: 什么是Dagger2?既然有Dagger2那么必然有Dagger1的存在,Dagger1是大名鼎鼎的Squ...
    Leo_Zheng阅读 1,996评论 2 26
  • 也许 只有借得东海 才能装下 这 满山遍野 可我 沿着边角小路 慢行 忧恐 把 干姿百态 很快 看遍了 ...
    国胜阅读 1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