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警戒,行动有分寸",随着手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作骗的出现越来越多,可以说"目光所及、行动所用之处皆网络"。然而,就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捷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分辨网络诈骗。
网络作骗方式越来越多,从刚开始的点击链接,到后来的微信诈骗,及后来随着网课出现的钉钉红包诈骗,抖音、快手刷单、点击量等的作骗,无不是运用人们的贪便宜和就业创造、补帖家用等的心理。
听了今天法院同志的讲座,对于网络诈骗需要做到:不轻信,不点击,不贪便宜,不泄露自己及家人信息,不转帐等方式。要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如果能挣钱,人家早把钱挣了,还会跟你分享,所以不可轻信他人。但一旦受到作骗,应第一时间报警,并及时记录自己转快信息,对方帐号,户名等。
关于贷款担保,曾经自己也遇到过,身边亲人也有被骗的经历。有亲人说用教师资格证要我担保贷款,自己果断拓绝,要学会了解最基本的法律责任。身边也有人因为2000元,用自己的信息办理银行交给别人使用,短时间内并未发现问题,但一两年后警察找寻,要背负10万元的债务,自己迫悔莫及。法院同志也有讲到除非"非常之有必要",特别了解贷款人及其还款能力,否则一定不要轻易承诺,让自己陷入被动!
今天两位法院同志的分享,让我对网络作骗和贷款责任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对校方责任险有进一步的了解,对法律责任划分,有更清楚的认识。同时,在以后的生活和教育教学中,也会给他人传达相关责任划分和知识分享,让更多的人提高警惕,避免陷入其中,让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