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6天,每个月工作26天,那每天剩下的16小时,每个月剩下的4天你是怎么安排的呢?
有人会将每周休息的一天拿来躺一天,刷剧,刷小说,跟不太熟的朋友唠叨一整天,累了继续睡,是否大家都会觉得这样做其实是在充电?第二天准备上班的那一个小时内心放轻松了许多,或许此时你会说:休息真好!而当你上了两天班的时候,还是会感觉焦虑和疲惫,每天应对做不完的任务,重复又重复的方案,何时是个头?
有人会在周日休息那天选择开车去周边玩一下,小小爬个山,或者约上两三好友去露营,还是拿着一根钓鱼杆去河边跟小鱼儿们斗志斗勇,接触大自然后又回到工作岗位去那是一个能量满满,你看向同事的笑容都不一样了,大家直夸你只休息了一天就变得不一样。随着上班两三天,你有要被繁重的工作压弯了腰,开始期待上周跟朋友约好的另一座山峰。
每天剩下的16小时会如何安排呢?有人说那肯定是8小时睡觉,另外8小时用来跟家人相处,吃饭,打球,有时间呢可以看看书!实话说现在的人有几个是每天睡够8小时的吗?
五分钟商学院里说时间有三种特性,交易,投资,消费。当你每天花费8小时来给老板工作,每个月收到5千元的薪水,那么每个月的26*8小时是交易。当你每天花费3个小时来刷视频和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剧,这是消费。当你花2小时来看(道德经)或者(五分钟商学院)这本书,这是投资。仔细回想一下,我每天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呢?三小时交易,三小时消费,剩下的10小时都是投资,这10小时效率高吗?投资分为两种,为检验真知的行动和学习理论知识。
当我下班去菜市场逛,观察摊位之间的点击率和转化率,跟摊主们聊行情,这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当我看第一百遍的美人心计电视剧,突然发现吕雉的政治智慧深而汹涌时,又去找豆包了解了她的生平,再去阅读商城找到关于她的传记,迅速的阅读时候,这是投资。
当我在抖音上面找百家争鸣的资料时候,初步得出儒家和道家这两个同时很喜欢的学派,他们的思想差异是儒家让我们去做,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难道他们思想冲突?当经过仔细分析,其实他们思想的目的是一样的,希望人们通透没有烦恼,只是切入点不同。就像当下的电商,一个类目里每家宣传的卖点都不同,有的主要切入小个子,有的主要做胖妹妹,总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消费者买的开心用的安心。
当你跟我一样处在人生地低谷期,多花些时间在投资上,伺机而动,当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一定要顺势而为。当你度过了低谷期,一定要知道居安思危,学习他人的失败,时刻铭记自己当年全军覆没的原因,避免过于焦躁过于盲目自信而重蹈覆辙。
每天至少花费两个小时来做不被打扰的时间,早上或者晚上,就算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