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故事终于发生了,葛晴死了。这是电视连续剧《因法之名》的情节,它用残忍的实事告诉我们,爱上一个错误的人就像是走向一条不归路。
葛大杰的女儿葛晴不顾父母的一再阻拦,执意嫁给“杀人犯”许志逸的儿子许子蒙,最后落得惨死的下场,令人痛心不已。表面看是他杀,其实是死于错误之爱。一个被爱抛弃的人,很容易也会被世界轻易的抛弃。
演葛晴的演员在北京台做节目时,主持人让她根据自己的表演感受总结一句话送给大家,她说的是“要听父母的话”。可见,这是付出惨重的代价后的深刻体会,嫁给一个不该嫁的人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怎么来避免这样的错误却是发人深省。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总以为自己的爱可以感动对方,其实不然。一个人的内心冷漠,是长期的成长环境造成的,已经形成了性格,自身能量不足的人根本没有撼动他的能力。
特别当本人也缺乏安全感时,只会加剧情感恶化,当你不断的想向他索取时,他会本能的产生厌恶,想要逃避,导致矛盾的凸显,加剧了双方的悲观厌世。在一个病态的人身边,很容易也变得病态,将原本就不多的能量消耗殆尽。
有时候你以为妥协能解决问题,其实只是暂且隐藏了问题,会随着积累产生更大的爆发。在两性关系中,有些心理问题必须得解决,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逃过去的。学会面对问题,是很多关系能够改善的前提,否则定时炸弹不知道哪天会在什么状况下突然引爆。
如果孩子爱上一个错误的人怎么办?首先家长就得接受这个现实,不要与孩子顶牛,正视孩子的爱情,好好研究一下孩子爱上的那个人,看看可不可以感化和改造。孩子可以错爱,而父母则不可以就此停止对孩子的关心,依然担当好港湾的角色,让孩子自己去经受生活的教训,或许还有迷途知返的可能。至少父母这里还给孩子留一条退路。
当你把孩子无情的推给一个错误的人,孩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彻底失去了安全感,她执迷的爱情再无法给她慰际,那么心灵的创伤会加剧,悲观的情绪会蔓延,处理关系的能力也会弱化,无力感环绕着她,会令她精疲力竭。
中国家长特别爱犯这个毛病,你听话我就爱你,不听话就不爱你。孩子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她怎么完全听你的话呢?你要允许她做自己,大方向引导,小方向自治。当你能从小就这么理性的培养她,一般孩子长大后都差不到哪去。
最差的教育就是简单粗暴的强迫,听话就怎么样,不听话就不怎么样,这样的孩子基本都走向反面。你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孩子更不可能知道,越管越逆反。当你对孩子失去信任时,你基本就已经失去了你的孩子。
葛晴的悲剧就是这么来的。如果当初她的父母接受子蒙,相信他骨子里的善良,理解他内心的苦痛挣扎,并试图用爱去化解他积压的怨恨,也许不是这样的结局。即便感化不了子蒙,也至少让葛晴获得了亲情的力量,提高了自身的能量场,逃脱悲伤和阴郁的心情,内心的阳光会渐渐引领她走出情感的误区。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她深深陷入孤立无援之中,从而被恶人盯上,导致残剧的发生。
葛大杰在失去女儿后,做了深刻的反省,他说自己是害死女儿的帮凶,这话很对的。如果不是他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从来不听孩子的心声,女儿也不可能万念俱灰,活的像具无法靠岸的幽灵。
我们总是把生活过反,总是在失去后才进行反思,有什么用呢?于事无补。孩子没了,怎么找的回来。愚蠢的人都是事后诸葛亮,事前蒙昧无知。注定后半生要承受惩罚,自食苦果。
人命向来关天,每一点都不容忽视,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己。爱是一个宏大的题目,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不是几句名言警句就解决问题的,它来自于细微的体验,来自于博大的胸怀,来自于无所不在的激励和包容。
悲剧天天发生,很多人都走在这条路上,还以为自己无比的正确。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就是为自己铺垫快乐的因子。
记得有一次孩子和我说,妈你小时候为什么不强迫我多学点东西,我可能会比现在更好呢。我说,也许吧,但我更愿意尊重你的意愿和选择,让你成为你自己,我只负责引导,你负责自己的成长。
我没有什么后悔的,因为我知道自己更不愿意冒强迫以后的风险。扭曲一个孩子的心灵往往是从强迫她做这做哪开始的。孩子也是这个时候开始走向父母的对立面,从而在心理上越来越疏离,当你不听她的解释时,你的话再正确她也无法听进去,你们彼此屏蔽了对方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演愈烈,是谁的悲哀呢?是双方的悲哀。
孩子往往是父母的翻版,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一定会有个理性的心灵博大的父母,他们会以培养孩子成才为目的,从来不会以爱为名要挟孩子,这样的孩子反而会听从父母的建议,不断寻求自我的突破,不论什么样的资质,都会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人格的引领是教育的基础,其他都次之,这样的孩子犯大错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她在从小到大的锻练中,已经拥有了趋利避害的本能。
没有人是永远正确的,都会有自己认知狭隘的地方,但是有些愚蠢的错误还是应该能避免就避免的好。人活着需要一点感性,一点理性,一点灵性,一点悟性。千万别活成刚愎自用,顽固不冥,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