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第一天,也是崭新的一天,也是崭新的一个月开始了,空气里仿佛有了春天的气味从泥土中钻出来,二月,初四,三餐四季安。
此时你若在田地间,虽春尚浅,土地松软,风还寒,天地惊奇。二月是生命最初的萌动,不是为了抵达,而是为了重新出发。
这个月别无他事,也不忙于其他事情,只愿缓缓行至春深之处,这个月别无他事,只愿收获盛大欢喜。
在这个二月里,春意款款,不急着去向远方,在新年的浓情蜜意里,只待新的轮回完全开启最好的未来,冬去春将来,烟火正人间,欢喜皆顺遂。
上午读完《人生不过如此》最后两节,林语堂先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对于生活的观察,阐述了他对于人生的看法。他说:“人生不过如此,我们只有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自己的意义。”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生如梦,一切皆空。”
他还谈到了中西方文化、哲学、艺术以及生活的差异。他认为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相互学习和借鉴。还谈到艺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艺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活。
《鲁迅之死》里看到,但林语堂和鲁迅却是两种人,鲁迅先学医后从文,誓要用文字来唤醒国人的灵魂,疾恶如仇,心怀天下,看鲁迅先生照片,忧国忧民,眼神如刀。
林语堂专注于自己学术上成就,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他做官、办报、写文化著作和小说、做教授,一生过的平安喜乐、知足圆满。看林语堂先生照片,手里拿着烟斗,合不拢嘴,开心要溢出来。两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世界观自然不同。尽管有曾经的战斗友谊,还是最终由于观念不同而分手。
曾有人对林语堂作如此评价:“他的最大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人文化。”这种评价不无讥讽,但从另一方面正体现了林语堂“中西合璧”的文化价值,读《人生不过如此》时,我们也会看到“中西文化双手互搏”的影子。
西方文化是林语堂的皮,是他外在的行为标准,东方文化才是林语堂的魂,是他内在精神的最终归宿。所以,反抗专制的林语堂与性灵闲适的林语堂,都是真的林语堂。
由此想到了昨天看的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姬发从那个懵懂的质子,历经磨难后彻底认清了商王殷寿的残暴真面目,毅然决然地反出朝歌。从此,他的命运便与西岐紧紧相连,在这片土地上,他带领西岐众人踏上反抗殷商的壮烈征程。
而另一边,商王殷寿与妖妃妲己依旧在朝歌城作威作福,他们的倒行逆施已引发天谴,但殷商庞大的势力仍在负隅顽抗,试图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西岐与殷商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即将打响!
封神榜的一次次争夺,不仅仅只是力量的角逐,在权力、欲望和正义面前,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由此及彼,又想到我们最近的自由阅读和写作,相信自己,坚定选择,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定力,先做事,再成事!正如《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说:“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人生不过如此》经典语录:
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大度,挥挥手,笑一笑,一切的不愉快都会成为过去。
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
别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懂你,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做了萝卜,自然就做不成青菜。
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贫与富,而是如何好好得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