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您好!我是重明SUN,这里是拆掉认知高墙系列。
这个系列的目的,是辅助你拆掉认知高墙,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最终升维你的认知。
今天分享的是如何提升效率?
来源于:得到 吴军老师《硅谷来信》第三季
文 / 重明SUN
01
提高效率要少做事
吴军老师的观点,提高效率的核心,就是要少做事。
人这一辈子要挑金子,不要过滤沙子。
怎么理解呢?
我的理解是,提高效率的核心,就是少做杂事,做精准的事。
以淘金举例:
王五听说海的那边,有淘金热,很多人都发财了。
于是和陈二一起商议,离乡去淘金。
陈二选择过滤沙子,他看见王五把金矿沙摊到地上,在太阳光底下捡金子。于是劝王五说:
“你是笨蛋吗,那些细小的金沙可能就不能发现,浪费掉了!”
在生活中,采用陈二方法做事的人比较多。
但做成大事的专业人士,几乎都会采用“傻”方法。
这里便出现认知高墙。
明明用第一种方法可能会错过金子,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这涉及到人生目标和成本的问题。
02
假勤奋,真低效的淘金
就像我之前,也是觉得王五捡金子的行为,看起来挺傻。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会觉得王五的行为不如陈二精明。
我们不妨一起发散思维,多想一步!
陈二为了把得到看不到的金沙,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可能最后得到的金子比王五少多了。
假勤奋,真低效的淘金。
不拆掉认知里的高墙,我们普通人就容易陷入到低效,碌碌无为的平庸中。
03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过滤机制
提升效率的目的,是为了单位时间内的产出结果最大。
那怎么让我们的效率变高,这两个问题想通了,你也会有自己的方法论了。
①过滤机制是什么?
过滤机制可以帮我们淘汰浪费时间的人与事物。
建立自己的过滤机制标准,第一次过滤,标准可以定高一点,淘汰掉大部分“沙子”。
以交友为例:
交友这件事,怎么计算结交朋友的效率?
交往的效率 = 交往的人数 × 交往的效果 / 寿命
人脉即是金钱是很多社会人所推崇的。
但现实往往是微信列表几千好友,真遇到事情了,刷遍列表,还是去找发小。
与其找许多人来往,和所有人都是泛泛之交,还不如和靠谱的人打交道。
达到同样的目的,要花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少,效率也会更高。
要过好这一生,不需要识别出一辈子遇到的人当中所有的好人。
只要找到几个靠谱的好人就可以了。
这就需要建立自己的交友过滤机制了!
有了完善的过滤机制,做事才能更高效!
②怎么过滤更高效?
怎么理解做事情的效率?
做事的效率 = 完成的事情数量 × 事情的影响力 / 寿命
决定开始做一件事前,需要好好选择,不能什么事情都去做。
更重要的是选择那些条件成熟、能够完成的事情,以及那些完成后预计会产生足够分量影响力的事情。
以学习为例:
学习的效率=学习的知识数量× 知识的质量 / 寿命
在学习之前,需要好好选择你的学习目的。
这个时代的知识量,我们一辈子都学习不完。
因此在追求效率方向,更应该注重知识的质量,而非知识的重复输入。
如果你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习目的是为了升维对某个领域的认知框架。
可以先阅读别人对经典的解读,感觉解读有所收货,则自己专门去精读,做笔记。
还可以向高人请教或看他们的对知识的认识,相互对比,两者的思考方向差异在哪里,获得知识的共性。
写在最后
还有一种淘金的办法是用水银分离沙子和金子。
等待你诞生这个模型,拆除王五的认知的高墙!!!
关注训练社,后续也会和大家分享这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