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年纪大了,有点健忘,这不,一开门出去了,客厅的门四敞打开,凉风从院子里灌进来。我回头瞅了瞅,没动,心底隐隐有个愿望。正坐着吃早饭的儿子停下了手里的饭勺,停止了嘴巴的嚼动,随着我的目光瞄向客厅的大门。儿子动了,快速起身窜过去,抓着把手,半个身子探出去,对着洗脸的老人说:“姥爷,你以后记得出门的时候一定关门呵,不然,暖气会跑出去的。”姥爷笑呵呵回应,“知道了。”他心里肯定在想:这孩子真懂事。我则用欣慰的眼光看着儿子,儿子也一定读懂了我的意思。
上学的路上,透过车窗望去,天灰蒙蒙的,天地恍若一体。路边,铺了一层浅浅的白色,若霜若雪,像两条长长的白缎,远远延展开去。我一时兴起,问儿子:“儿子,看看,路边是什么?”“霜。”小家伙答的倒也干脆,“疑是地上霜。”并随口咏了《静夜思》的一句古诗,学以致用,倒也合适。
放学路上,儿子问我:“爸爸,最近我晚上睡觉怎么总是做梦啊?”“什么梦呢?”“就是打仗的梦。”“哦,儿子,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说你白天想到什么事情,晚上做梦就会看到。你最近一直看漫画书,像《丁丁历险记》、《奥特曼》之类,里面有打仗和惊险的内容,看的多了,脑子里自然装了这样的故事情节,晚上睡觉时,梦里就会像放电影一样重现。”我娓娓道来。“所以我们平常阅读时要有选择,不能只看漫画方面的书,要多看故事书、名人传记、历史书、科学书和一些中外名著。还有一点,就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你就不会做梦了,即便做梦,也会梦到一些开心的事。”
晚上儿子做作业,语文有一项看图说话,作业已经在托辅里做完了,上面批示:语句不通顺。翻开书,对着图,让儿子仔细观察上面的内容,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口述一遍,虽然没有文采,但也通顺。试着添加一定的修饰语句,儿子出现了一定的畏难情绪。等我帮他把本子上已经成型的文字擦掉,儿子明显出现了抵触情绪,脸色开始多云转晴。“写吧,儿子。”小家伙一声不吭,生气了?“跟爸爸讲讲,什么意思,咱们商量一下?”我用商量的口气。没有应声,也没有动静。让他冷静冷静,我拿着已经做完的作业转入另一个房间。
十多分钟过去了,侧耳听听,没有动静,猜测,儿子准时醒悟,在那奋笔疾书。我有一种急于过去查看一番的念头。又过来一会儿,我悄悄走过去,轻轻推开门,臆想中的念头没有出现,只见儿子趴在桌子上,已经酣然入梦,我见犹怜。轻轻推推儿子,“儿子,醒醒,到床上睡去。”儿子睁开惺忪的睡眼,一怔。我扶着儿子站起来,他脱开我的手,想动手整理书包。“不用了,明天休息,刷刷牙行了。”我劝慰儿子,听了我的话,他停下了忙碌的双手。洗刷完毕,儿子钻进暖暖的被窝,甜甜地睡了。
还愿儿子再做一个梦,一个高兴开心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