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选择怎么选
我写的,所分享的东西都是我看到,听到,以及胡思乱想想到的东西;我只是把触动我的内容转述出来。我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重点是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更加重要的是自己每天的成长。
在这个世界里的任何一门宗教或者任何文化中都存在一个问题:人天性是善还是恶。中国自古就同时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不同说法,佛教和科学则有更深层次的说法,一个认为人本性有随着轮回一直保存的种子,有可能善有可能恶。另一个则认为人本性或者天性拥有基因遗传的东西。那么如果单纯抛出基因和轮回的因素我觉得人天生应该是无善恶之分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后天从生活中,从成长中,从社会中,从其他人身上逐渐逐渐学习到并且影响终生的。
人生是由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构成,有的时候是别人帮我们选我们只是被迫接受,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自主的选择,而这些所有的选择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也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而不论当我们遇到多小的选择的时候,让我们做出选择的依据就是:
原则
原则并不是指的是一个个人的终极真理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场景和条件,原则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当我们面对选择A的时候做出选择是依赖原则A,当我们面对选择B的时候做出选择是依赖原则B,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原则。没有原则的人就会纠结,看看这个社会有多少人有纠结病,就知道是有多少人没有原则了。
人生上和生活上大的原则绝大多数人都有,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坏人少。佛经在很多人看来是迷信,是玄幻,是垃圾,然而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在佛经上学到的原则就是: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个人的一切行为都有因果报应。
而这个原则对我产生的影响则是,凡是会对别人产生伤害的事情即便有巨大利益,我也不做。
人天生是不会拥有什么原则的,家庭,父母,生活环境每个人都有不同。在大城市里的人会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火三轮都不看红灯,都不顾一切的闯红灯,是他们不知道危险么?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从小生活的小城镇大多没有红灯,有的可能只有一两条马路,他们小时候并没有不能闯红灯这个原则,慢慢的长大了脑子里也就没这个原则了,所以做出闯红灯的事情来也不奇怪。同样的那些开车不装安全座椅,在前排抱着小孩的父母同样也是因为脑中没有这个原则。
原则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做出符合我们正确选择的唯一标准。
所有原则都是由后天逐渐学习到的,不是任何先天就获得的。
依赖原则做出的选择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不过原则是可以通过学习逐渐完善的。
一个人脑中的原则有两种方式能够学到:
- 当自己因为自己的行为产生代价,而从代价中学到这件事的原则。
- 通过一切的学习方式学到原则
绝大多数人通过第一种方式学到的原则特别刻骨铭心,这也就是成长。然而有时候挫折所付出的代价是我们难以承受的,有些事情是不能选错的,因为我们没法把人生重来一次,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学习来习得不同的原则,虽然没有第一种那么印象深刻,只要我们相信原则是可以学来的,那么即便不深刻也足以应付很多场景了。那么具体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会不同的原则?我想应该有这么两种方式:
- 通过学习一门系统性的学科从中获取原则,比如概率,比如逻辑,比如思维,比如经济学,比如心理学,比如管理学,等等一系列的系统学科。
- 通过别人真实的案例,真实的经验学到原则。(人的移情能力越高,学的就越快,越深刻)
任何人没有办法给出统一有效的原则能够应付所有的场景,我们能够做的仅仅只是记录,思考和总结我们自己工作生活,别人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那些故事,从那些故事中找出正确选择的原则。
其中就有这么一个牛人,桥水资本的创始人Ray Dalio 写了一本要永远不停写下去的书,叫做
《原则》(Principles)
他在书中对原则有如下的定义:
原则是在相似场景下可以反复应用的一套概念,有别于具体问题的狭义回答。原则是应对自然和生活的种种方式,对原则理解越透彻,越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生活的不同方面也有各自的原则,例如滑雪有“滑雪原则”,做父母的有“父母原则”,管理有“管理原则,投资有“投资原则”等等,也存在支配一切,包罗万象的“生活原则”。
书中的内容就和书名一样,是他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总结的各项原则。而看过的人都有一个念头就是:他整理出来放在那里的原则,所有的原则我都认同。而在这本书帮我们所有普通人总结了制定原则的“基本原则”:
- 这个原则既然这么重要,那它意味着什么?
- 如果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话,有什么事情是我绝对不能做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须做的,不得不做的?
- 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遇到最大阻力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
- 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
- 在长期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吃了那些亏,得了哪些便宜,总体上得失如何?
正确的原则是帮助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唯一标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种牛人,就是不管是否是他了解的领域,是否是他知道的知识,是否是他经历过的体验,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他往往都能快速的做出选择,而事后往往都能证明当初他所做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而这些人往往也就是掌握了比我们更多更新的原则的人。
一些能帮助我们做出适当选择的原则例子:
- 购买电子产品的时候原则是什么?电子产品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在现代社会更新都非常快,几乎所有的产商都会遵守钟摆定律每一年都会出至少一款旗舰机型,这个时候往往之前购买的设备都还能够正常使用没有什么问题,为了节约费用大部分人会把品相还新,配置还不错的老机器当二手卖。所以,当我们想购买新机器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是购买新机器呢,还是购买性能不错的老机器?
其实二手机器不管有多新,品相有多好毕竟用过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未知问题是谁都无法保证的。所以这个时候对我来说原则应该就是:
对于能够使用一年以上的东西,在能够负担范围内买最贵的新机器。
- 现在基本上真实的情况是,当一个人独身一人生活的时候往往纠结,需要选择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多没有那么重要。而当有小孩子的时候选择,纠结就非常多非常难。每个小婴儿出生以后妈妈都会面临一个选择,是自己喂养还是购买配方奶。这个时候原则就是:
在妈妈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自己喂就一定自己喂,拒绝任何形式的配方奶。
- 如果真的因为各种原因迫使自己一定要购买配方奶,是买国产的?还是海淘买国外的?还是买其他的?这个时候原则就是:
通过正规渠道,大型商场,有保障的电商网站等,购买国外大品牌在中国合资生产的配饭奶粉。具体是那个牌子不重要,看着顺眼就行。
-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或者感觉身体不适,能够明显感受得到自己需要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的原则就是:
根据自己对自身身体感受的判断,如果感受严重去最好的学院派医院寻求医生帮助,如果感受没有那么难受,三甲医院寻求医生帮助。拒绝所有替代医学。
- 想学的东西很多,需要看的内容和书很多,看什么,学什么?怎么选?这个时候原则就是:
学那些即使就能够解决自己工作生活问题,或者自己认为有可能帮助自己工作和生活在未来更好的知识,看那些能涨见识,能学到新东西,新思想的书籍。
- 生活工作的时候难免有时候遇到问题需要去搜索寻找解决,去那里找答案,这个时候原则就是:
所有需要问的问题问Google
- 一般情况下当小孩子长到3岁的时候就会开始频繁的报各种兴趣班,身边的亲朋好友就开始传输一种观念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自己怎么选择?这个时候原则就是:
相比其他来说对于孩子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健康的身心,在经济范围允许的情况下只要自他自己感兴趣,就去上兴趣班,目的是为了能够接触更多的小朋友,更多的接触世界不同的纬度。这是重点。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对于所谓的起跑线,起跑线有没有?确实有,但是这个起跑线不是属于孩子,而是属于父母。一个一本书都不读的父母想让自己小孩有读书的乐趣,这明显是不现实的。所以,正确的原则应该是:
如何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起跑线自己先往前跑几步。
类似这些原则在生活中到处都是,有很多我们并不知道正确的原则是什么,有很多我们学到的原则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看书,记录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总结,记录我看到的,学到的,能够对我生活产生改变的原则
第六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