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一篇由罗晓杰整理的蔡志忠在杭州径山寺禅堂交流座谈中的一段讲座《心观如镜》,满满的都是鸡汤,我读过蔡志忠的漫画,喜欢他的画风,配上有哲理的寓意,让他的漫画幽默风趣而不失文化的厚度。因为喜欢,所以相信这些鸡汤是有真正的营养,放心地将这一篇满满的喝完,没有被腻到。
蔡志忠说:“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来这辈子,不是要去换人们币的,是要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我想,即便是我们没有能够选择到我们喜欢做的事,但凡把手中所选到的事尽心尽力地做好、做到极致,也会是快乐的。
蔡志忠讲到功德时说:“功德就是一支笔可以画,这就是功德。”
“一朵花可以开,树可以长,杯子可以装水,这就是功;把它(自己的事)做到最好就是德。雨会飘,水会流,风会吹,树会长,花会开,时钟会走,这就是功,把它做到最好,就是德。”
我理解,能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是功德。
说到罪恶时,蔡志忠说:“我认为不成功不是罪恶,不成功要教人家成功是罪恶;不懂英文不是罪恶,不懂英文要教人家英文是罪恶;不懂佛经不是罪恶,不懂佛经要讲佛经画佛经,那是罪恶。”。
在形象行业流行一句话,说:“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所以,时刻保持谦虚好学,就是远离罪恶。
“我们的生活,一定要用时间的切片,去感受,这才是生命的真相。生命的实相在于当下。”。
这段话让我想起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他非常推崇感知教育,他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点亮灵魂。唯有感知才能唤醒儿童的观念及感受,孩子们才能将所学到的活在他们的心识和灵魂中,成为他们一生中一种自然发展的方式。
无法感知,是一种遗憾。
蔡志忠的讲座中,举了一些例子,这些鸡汤,是一些例子的凝结。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缺营养,得补多少书中的鸡汤来滋养才够我养好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反正,前段时间看的两本书,里面也装满了浓浓的的鸡汤。
一本是影响台湾年轻一代的精神导师彭明辉的《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
书中说:“自我成长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做的事,它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它不需要跟别人竞争,它更不在乎别人的羡慕和否定。
真正的自我成长就是认认真真、朴朴实实做自己。理想很单纯,人生的意义也就单纯。尽力开发自己内在各种潜在的可能性(尽己),诚诚恳恳用心对待身边的人(尽心),掌握机会去追求各种最极致的感动和各种情感经验(尽兴),让自己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来提升生命的价值。”
哦,蔡志忠不就是彭明辉鸡汤里的这种人吗?
“谈赢输与挫折的,都是只看见成就而看不见成长的人。”
成就与成长,让我想起我N年前摘抄的一个小片段,一位母亲回答女儿对放弃职业照顾她的话:“职业的确能够激励人,我很高兴我曾经有过职业,职业就像一个吹起的气球,你只有不停地打气,才能使它一直膨胀,而一个孩子却像一粒种子,你给它浇水,精心照看,它就会自己长成一朵漂亮的花。”。
成就是气球,成长是种子。
彭明辉书中的鸡汤很浓很浓,得分次喝。
还有一本是曹岫云的《稻盛和夫记》,好报的漂流书,非常感谢好报!
稻盛和夫说:“才能由上苍偶然授予自己,上苍要求将它回报世人、回报社会。将它视作私人资产而独享恩惠,就违背了上苍的意志。我应该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员工、股东、客户以及社会。”
“我认为,这个宇宙中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之为‘智慧的宝库’,那里隐藏着取之不尽的智慧,如果能将其引发出来,就能获得创造的灵感和思想的闪光。”
“利他之心,是打开‘智慧的宝库’大门的钥匙。”
书里用了一个一个的真实故事来让人们消化这些鸡汤。
所谓鸡汤,就是正能量和智慧飘出的香味,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这个味道,喜欢这个味道的就随着香味找到鸡汤喝了。喝下去的也未必就能全部吸收,但也不会一点都不吸收。
鸡汤,是你在没有读过之前经历了一些事以后,有一天遇到它,内心触电般的共鸣,也是先读过,之后经历的一些事与之完全对应后的感慨,和不可思议。似一种遇见知己的激动。
鸡汤里的营养,喜欢还是不喜欢,还是那句话:“你会看见你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