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姐姐带着孩子一起去赶集,偶遇二姑。二姑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招呼我们去家里坐坐,天降小雨,我们下午还要赶回小城的家,就匆匆和二姑告别回家。
二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平日里在本村一个木材加工厂打工。将一堆堆长短不一的木材按照尺寸捆扎成一捆捆的整齐码放至指定位置,等拉木材的大车来到厂里,再和其他工人一起装车,这就是二姑的工作,捆一捆木材五毛钱到八毛钱不等。七十岁以后,这份收入是二姑的主要经济来源。
等木材厂不忙的时候,二姑也会和同村的人一起去打零工。说是打零工也不确切,准确的说是去附近菜农那里帮忙种菜或者收菜,一个小时可以赚七到八块钱不等,二姑最喜下雨的时候,因为下雨不能去木材厂上班,更因为下雨的时候时候去帮人收菜一个小时可以多赚一块钱。
二姑育有两儿一女,儿女也算孝顺。只是二姑命运多舛。年轻时经由媒妁之言嫁给二姑父,家境贫寒,二姑倒也从未嫌弃,二姑父对二姑却是极好的,言听计从尚且不能形容。在他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对二姑好,不在能力范围内也是想办法满足二姑所有的期望。在我还很小的时候,二姑父一场大病,久治不愈,终是给二姑留下二子一女撒手人寰。二姑一人拉扯三个孩子,娘家人也帮不上多大的忙,那个年代啊,最大的帮忙大概就是每年农忙时节爸爸妈妈都会去二姑家帮忙收种庄稼。要说出钱,大家都是一穷二白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也有人给二姑介绍一些他们认为合适的人,平时热情好客的二姑在这时多半会大着嗓门把人骂跑了。久而久之,再没有人敢在二姑面前提起此事。二姑也算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只是儿子的婚事该提上日程了。当然此时大表哥虽然没有好学历,可是干起活来一把好手,人长的英俊潇洒又肯吃苦,十里八乡的姑娘们可是见了表哥就挪不动脚,托了媒人一打听,没爹的孩子命苦,还有弟弟妹妹,长嫂如母不好当,就打起了退堂鼓。大表哥的婚事一拖再拖,二姑也是心急如焚,送表哥去临县打工,大表哥凭着自己的好容貌和肯吃苦的精神,很快就得到老板的赏识,更得到了老板女儿的赏识。终是抱得美人归。虽然给大表哥结婚,二姑花了一大笔钱,这一大笔钱大部分还都是亲戚朋友处借来的。二姑咬咬牙,没事。我们好好赚钱来还就是了。
二表哥虽然相貌能力均比不上大表哥,好在他够聪明。看到哥哥去临县很快就抱得美人归,心思一动,去了三原县打工。他要自己去找媳妇了。二姑心里明白,也不说破,反正在哪里打工都是一样。他去三原县四个月,回来就给二姑说,要结婚了。二姑刚刚给大表哥办完婚事,负债累累,不曾想二表哥速度这么快,一时半会儿反应不过来。想劝劝二表哥这样是不是太快,先交往,过个一年半载的再结婚,咱们先凑钱。二表哥只有一句话,小尹有了。那个年代,未婚先孕很严重,二姑听到这一句,只能想办法好好凑钱。小尹是个好姑娘,只想好好过日子,对于婚礼要求几乎没有,二姑却不能对两个媳妇差别对待太明显。大表嫂也是好说话的,告诉二姑反正我们婚后一直在临县住,小尹不嫌弃的话,就在我们的新房里结婚,以后就住在这边,我们也是偶尔回来凑合一下就行。
二姑听到大媳妇的话,再看看小尹,小尹点了点头。家境贫寒,二表哥也没有意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两个儿子在一年内,在同一间房子里,举行了婚礼。大家都看着二姑苦尽甘来。二姑也是心里乐开了花。虽然为办这两场婚事借了不少钱,可是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努力赚钱还就好了呀。
二姑一直都是这么乐观。二姑的孙子辈们相继出生,二姑也过上了含饴弄孙的生活,两个哥哥也看着将二姑唯一的女儿风风光光的嫁了出去。
如果是故事的话,二姑从此过上了儿孙满堂的美好生活,到这里结尾就刚好。生活不是传说故事。二姑给姑父办丧事,儿女婚嫁,都是四处借钱。她一直觉得对儿媳妇心有亏欠,她不愿意要儿女给她的养老钱,她知道目前生活安逸稳定,可是经不起折腾,于是她一直尽己所能的赚钱。她也经常用自己赚来的钱给儿媳妇、孙子买东西。
二姑已经七十多岁,岁月的侵蚀、生活的重担能够伤害到她,却不能压垮她。惟愿余生二姑能如她所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