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诊的诊断依据
背诊对人体组织器官伤病在体表的反应主要是寻找压痛点,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压痛点,可以这样说,背诊的诊断是通过压痛点,阳性病灶物的反应来实现的。
背诊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证明,不论是患者陈述的压痛点。医生寻找的压痛点还是客观存在的压痛点,都是人体信息敏感联络点,这些信息反应点,反映了相应脏腑器官的疾病。压痛点,阳性病灶物既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又是治疗疾病的重点所在。压痛点,阳性病灶物的逐渐消除。疾病也逐渐痊愈。
二、背诊的诊断机理
背诊诊查疾病是以背俞穴,夹脊穴反映出的压痛点、阳性病灶为主,依靠背部的触摸按压来完成的。
背俞穴、夹脊穴是五脏六腑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是通过这些背俞穴、夹脊穴的联系而沟通的,它与人体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体患病时,其病理信息必然在背俞穴,夹脊穴上出现反应。
背诊对疾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基本理论,以指腹触摸能力,在病人的背部脊柱棘突两侧,由上到下触摸按压,检查发现异常变化包括压痛、结节、阳性反应物等进行综合分析而确诊。
大体来说压痛点是压揉其处有酸、麻、胀、痛感,不刺激则这无此类自觉症状。阳性病灶物是皮下有成点、成条、成块的变形反应点。背俞穴,夹脊穴的这些异常变化既是诊断的重点部位,更是调理治疗的重点所在。
穴位的压痛,阳性病灶物的反映,是由于经络气血阻滞不通畅,造成了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腧穴是经络气血在身体表面聚集、输注或通过的重点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气血瘀滞而化热,出现红、肿、热、痛、这些反应属于经络的实症;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在有病的部位和穴位上出现麻木、酸胀、局部肌肉萎缩及功能减退,这是经络的虚症。如在背俞穴,夹脊穴上有压痛或梭形、条索状阳性病灶物,多表示为某脏腑器官的急性病;如压痛敏感,阳性病灶物反应面宽,有扁形、圆形、条块状结节,多表示为某脏腑的慢性病。
三、穴位的诊断认识
关于穴位的诊断应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1、腧穴的异常感觉;穴位的自发痛,不适感,以及触诊时发现的压痛阳性反应。
2、腧穴部位表皮的组织异常;常见有结节、条索、肌肉的隆起和凹陷,触诊时应注意望诊识别。
3、腧穴部表皮的变化;如皮肤的色泽变化(白色、灰色、褐色等)瘀点、丘疹、脱屑等,都应在望诊时注意观察。
4、穴位的电特性;穴位具有低电阻高电流的生物电特性。穴位电阻为100~200千欧,而非穴位则在1兆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