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6周一Day228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371
《中庸》第25章
【原文】
诚者自成[1]也,而道自道[2]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
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注释】
[1]自成:自我成全,也就是自我完善的意思。
[2]自道:自我。
【译文】
真诚就是品德的自我完善,而所谓的道就是自我引导。真诚是事情的发端和归宿,假如没有真诚,那么就没有了事物。因此,君子大多将真诚作为最尊贵的品质。不过,真诚并不是说只要单纯地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要学会完善事物。自我完善属于仁,完善事物则属于智的范畴。仁和智的完善是出于个人德行的完善,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加以提倡。
【读解】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
这里将我们修养品行中的智、仁和真诚有效地结合起来。因为,真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我们内心的自我完善。所以,要想修养真诚必须要做到物我同一、天人合一。可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学习进行理解,同时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实现。
这里最应该提起注意的就是真诚的外化问题,也就是说,真诚并不仅仅像我们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种主观的品质。在自我完善过程中,将这种品质逐渐外化到外物中去,让外物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假如我们自己真诚了,他人也会对我们真诚相待,那么真诚就无处不在。如果一直这样,世界便能美好无欺了。
说到底,这篇所讲述的重点,还是真诚的奇妙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