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
寄身一场花事
从南到北,依次游荡,盘旋,注释
没有什么比春天,更反复无常
那么多好听的名字
寒绯,垂枝,松月,关山,染井吉野
仿若燃烧的激流垂落
被吻和眼神放逐的阒然,在背面
绵延不绝
头顶一树一树三月的明亮
故作镇定的盛年,褪下模糊的风声
徒留一副骨架,陷入
更深的一场风中
修改后
依次游荡,盘旋,从南到北
寄身一场花事
她在,还是深冬的原野上弯腰
没有什么比春天,更反复无常
阳光普照的草木拽不住流水的影子
有些白,已试探着,跳上她的发梢
取了那么多好听的名字
寒绯,垂枝,松月,关山,染井吉野
仿若燃烧的激流垂落
被吻和眼神放逐的阒然,在海曲大道背面
绵延不绝
头顶一树一树三月的明亮
她故作镇定,褪下模糊的风声之前
落在纸上的依偎
陷入,更深的一场风中
备注
写了许久的所谓的诗,仍然难以界定一首诗的优劣。
于我而言,我更喜欢原稿,已经把想表达的叙述的很清楚了。
可若是去参加评比,会略显无趣,没有细节,全是骨头,而且跳跃较大,少点过渡,有割裂感。
可见诗,依然有一定的私密性。很多意象和表达,只有作者明白它们指向哪里。
为了我该死的好胜心,一次次修改,一点点向骨头上抹肉,直至修改的面目全非。
虽然,修改后的稿子获得了较高的票数,可我似乎并不开心,甚至,有如鲠在喉的迷茫。
就像,骨头上自然生长的肉肉和绑在骨头上的肉肉,是完全不同的样子。
就像,原稿是亲生孩子,修改稿是收养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该怎么样协调和平衡作者与读者之间微妙的关系?
如果说单纯自娱自乐,那自然可以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如果要占用公共资源,要发公号,那么还是要为社会提供一点情绪价值,不能让读者完全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回归到自己,从没想要做诗人,出诗集,上纸刊,进作协。在诗社里深度潜水,一是为了更好地向大咖们学习,二是能有个约束,再懒,一周也必须写一次作业。
小鱼说的好:“让诗歌回归诗歌本身。”也许,“我也应该回归我”。
适当地远离一些喧嚣,希望写诗也能“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心安即是吾归处。
我还是喜欢那一堆骨头。
大约,春天就要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