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肥子佛桃
古时肥子,佛桃美、红雨千年毋断。现有刘台,传道是、仙遗蟠桃果苑。四月阳春,桃花绽放,似海花芳翰。娇颜如画,惹多悠客游看。
遥想王母瑶台,饲桃方寸远,仙姿云伴。弼马温顽,仙女洒、桃核仙山留遍。寿极仙翁,桃花客羡慕,佛桃惟盼。尝桃香味,等闲秋后佳馔。(苏轼‖格)
肥子国与佛桃的传说
古肥子国,即今天的山东肥城市,因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而得名。当时肥族人由东海迁至于此。东海度朔山的镇山之宝--桃树也被肥族人移植于肥子国。《汉书·地理志》载:“泰山郡有肥城县,应劭所谓‘肥子国’也。”另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肥城县志·序》载:“肥城古肥子国也,春秋时入鲁,为齐郡地。汉属泰山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还有个传说。古肥子国尚里村有一姓王的儿女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感动了天上的王母娘娘,让七仙女下凡幀探,并命仙女们将仙佛桃的桃核投到了尚里。经培植改良从而成了现在的肥城桃。
肥城有座陶山,山上有七十二洞,洞洞出妖邪,妖魔鬼怪搞得肥城乌烟瘴气,老百姓活无宁日,年无安年,此事被东海度 朔山上的神荼、郁垒二神知道后,他们便来到肥城,用桃杖、桃枝打得妖邪死得死、伤得伤,逃的逃。二神为防止妖邪死灰复燃,便把桃木用神法制成桃木剑施于百姓,妖魔鬼怪见到吓得魂飞魄散。从此,肥城得到了安宁,桃木避邪也在民间流传了起来。 至今在肥城及周边地区,还流传着只有肥城的桃木才是真正的“降龙木”,也只有肥城的桃木才能避邪、镇灾的说法。
肥城栽桃历史久远,《春秋左传》载:鲁襄公17年,齐国与鲁国交战,齐兵分两路,围住鲁国的两翼:一是房,一是桃,即齐人围鲁北壁。鲁襄公13年,鲁国边境已到达现今济南长清一带,所以齐人所围之“桃”,应该是现在长清南面的肥城(今有肥城北部的齐长城作证),可见当时“桃”这个地方已经大量种植桃树了。而《左传》的作者左丘明为肥城人,则进一步证明了肥城即“桃”,“桃”即肥城之说。
据古籍载:桃者,个大而优,味甘而形美者产于肥子国而冠以肥桃之称,亦称佛桃,已有千年栽培历史,为历代皇室贡品,声名远播于海内外,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传说,主宰人间寿算的南极仙翁,掌上总是捧着一个硕大的仙桃,所以桃又有避邪去病、益寿延年之说。而南极仙翁手中的这颗仙桃,据传就是产于古肥子国的肥桃。
山东肥城,以盛产“佛桃”闻名于世。佛桃树生长在高山之上,常年吸收日月精华,皆因桃树生长地理环境特殊,果实个大且形美,甘醇清香。肥城佛桃园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