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夫妻俩同看江水花
江水花介绍大队事
5
李桂荣从外边回来,又走进里间帮助江水花给小女孩穿上衣服,用小被子包好,用大被子围好,经过折腾,小女孩竟睡着了。
两个人从里间走了出来,李桂荣问江水花吃过饭了没有,她说,七点的时候,老娘已经给她做吃过了。
又分别坐下后,江水花对林新成说:“兄弟,你与赵少富没有真正的相处过,更没有与他碰过班子。赵少富虽然也给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但他的个性太强,说话一言堂,不但在群众面前说话难听,在干部中,说话也很难听,从来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具一些干部和群众讲,这也是他文/化/革/命中,跟他的人少的缘故。老百姓的话,他是公公帮儿子让儿媳妇怀孕,掏为不落好甚至还挨揍。"
林新成叹了一口气说:“看来,这当干部的,光有给人民群众办好事的心也不行,还得掌握政策,注意策略,注重工作方法和说话方式。说话和气不和气给人的感受就是不一样。所以,一个人要想团结一批人跟着自己干工作,不但要会说?话,会说和气话会说好听话,还要学会听別人说话。别人只要是善意的话,对了听,高兴的听,听了以后可以釆纳。不对了也不能打断人家,不能批评人家,你听了以后耐心解释。你光盛气凌人的吵人家,办了好事人家也不领情。但是,话又说回来,人哪有十全十美的,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对干部进行衡量,也要看大局看主流,只要他是为群众办事的,是为咱群众办好事的,他说话方式武断一些,难听一些,我们也不应该否定他。我觉得对待赵少富,就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江水花说:“你说的不错。"
林新成继续说:“水花姐,我对你有个建议,你千万别站在许红兵这几个造反派干部一边,不要参与他们的事。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给赵少富说一些宽心的话,让他也总结总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人们就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中而进步而前进的。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宽慰。如果再有机会的话,让二姐给杨培亮捎话,不要再参与大队的事了,好好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王超峰是我的学生,也给他捎话,他才走出学校,也不要参与大队的事,团支书实在不算个正儿八经的大队干部,跟着他们瞎跑啥,先管好全大队的小广播就行了。赵少富让他当了广播员,又让他当了团支书,能宽慰赵少富几句话就宽慰几句,不能宽慰几句,就装聋作哑,实在躲不过,看眼色行事。"
江水花说:“兄弟,你安排的事我一定办,我不能出去,我让你风林哥把他们两个喊到我家说。"
林新成又问江水花知道不知道林志强的事。
江水花告诉林新成,“王超峰说,蔡副书记他们四个来开会那天,一开始也把他作为了朱书记右倾复辟的黑典型,事情就是他搞的高产实验田,和槐林岗的林场恢复,会上,李朝阳表态支持蔡副书记他们几个的革命行动,一定揭发批判好朱书记和赵少富在咱大队的右/倾/翻/案/右/倾/复/辟言行。然后许红兵勒令赵少富靠边站,由李朝阳主持大队工作,蔡副书记再不讲林志强的事了。再加上林志强本来就是蔡副书记手下的工作队员,也就拉着林志强跟着他们干了。"
林新成听了真的有点生气了,说道:“蔡副书记他们几个怎么会这样呢?你看我,在文教上抓教育工作,是在赵委员领导下进行的,还是他手下的工作队员,拉我揭批朱书记我没有同意,就把我在他领导下抓的教育工作当成了朱书记搞右倾复辟的典型了。林志强是蔡副书记手下的工作队员,为了罗列朱书记的罪状,把林志强在他领导下搞的林场恢复当成了朱书记搞右倾复辟的典型了,当林志强的老丈人李朝阳表态支持他们以后,就不再讲他的事了。出尔反而,自我否定,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江水花说:“许红兵这几个人不是这样的人呀?赵少富主持工作这一年多,他们那一个不是往赵少富身上贴气贴的很?现在风向一转,又蹬赵少富去贴李朝阳去了。"
林新成说:“那让你这样说,槐林岗的林场是没有受影响了。"
江水花说:“怎么没有受影响呢?虽然蔡副书记他们不讲了,但蔡副书记他们写的大字报贴在柳林岗集大街上,谁赶集看不见?说那是右/倾/复/辟破坏大/寨田,再加上工作队都撤走了,林场的人也就各回各队了。没有几天,才育一年的小树苗就被毁光了。"
林新成又气又心疼的说:“唉,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大队支书李道兴就不管一管?他可是有名的二七造反派呀。"
江水花说:“别提他是有名的二七造反派了。吕凤林虽是个生产队副队长,因为俺这村离槐林岗只有二里多地,也没有少听到槐林岗大队的事。槐林岗大队比咱大队还复杂。咱大队也就原来的二七和八二四两派,他们大队,李道兴这个支书,是个从学校回来的学生二七,他提了好多学生当了大小队干部和学校老师,大队干部中,就有三个,除了李道兴支书外,还有一个是大队会计,一个大队副主任。可能原来大队的那些二七就有意见,运动一开始,他们就起来了,说回来的学生二七,抢走了他们拼拼杀杀取得的胜利果实,要把失去的权力夺回来。学生返乡,是接受再教育的,不是回来掌权的。他们大队干部中也有两个是八二四的,所以他们大队是三班子闹,原来的二七,学生二七,八二四。李道兴也是开展不起来工作。"
听江水花这么一说,林新成感叹道:“看来回来的学生,不管是八二四,还是二七,原来的大队干部都不喜欢,因为回来的学生,最低也是初中毕业生,而原来的大队干部,顶多是个完小毕业生,甚至是文肓,他们怕学生时间长了都把他们的职务顶了。这样争来争去,吃亏的是广大社员群众,生产上不去,产量上不去,社员就少分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