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根本、最核心的养生原则就是:预防为主,扶正避邪。
一、预防为主
中医养生学始终强调“治未病”,认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至关重要的环节。“治未病”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医的崇高目标,也是中医养生学的最高战略。这一原则是以中国传统“居安思危”“思患而防”“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哲学思想为底蕴。
“治未病”的预防原则,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要点:
(一)疾病可知,则可防治
(二)预防为上,防重于治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未乱治未乱
(三)审因察势,未病先防
预防为主的原则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未病先防。
在理解落实预防为主这一原则时,应当注意一个“早”字,即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防复。
二、扶正避邪
所谓“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正气”,指人体内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及对外环境适应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扶正可应用于养生也可以用于治疗,避邪为养生原则、祛邪为治疗原则。
扶正避邪的养生法则,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养精调气,清静养神
精是生命的根本,
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为气之本,
调养肺脾的具体方法非常丰富,包括饮食调节、药物调养、精神调摄、针灸按摩、气功锻炼、起居劳逸调摄等。
补益精气是补肾强身的关键,
神是生命的主宰,强调清静养神而和调正气。就是内养精气神。
(二)慎避邪气,务求不伤
中医发病学说一方面强调内在正气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认为“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素问·金匮真言论》)、“邪气胜者,精气衰也”(《素问·玉机真脏论》)。
“圣人避风,如避矢石”。“风为百病之长”,另外,古人在与邪气斗争的过程中,还强调提出“不伤”的养生原则,认为“养生以不伤为本”(晋·葛洪《抱朴子·极言》)。
简单理解就是,预防为主,内养精气神以扶正。外避邪气而不伤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