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R职能上讲,和传统HR差不多,主要看招留汰,但从政委上讲,更关注对人性的理解,因为这样,才能更清楚每个人动作和想法背后的动机。
招聘闻味道:在中供铁军时候,只招聘销售岗一个岗位,所以相对清晰简单;政委最主要看这个人正不正直,为什么而来,来这里要什么,愿付出多大的努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业务缺人,急用人,会放宽用人的标准,觉得有人就有业绩,不合适我再换,不关注成本和团队整体架构;我会多问他们几个为什么,为什么非要这个人,我觉得不合适的点是什么,一般都能达成共识,不能达成共识的,再安排交叉面试;在招聘上,政委有一票否决权,我们无法达成共识的时候,也会采取;例如,碰到业务能力很强,但感觉这个人的价值观和味道可能和阿里想要的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宁可错过。
阿里重视HR,给了HR很多空间和信任,同时你的责任会更重,因为在很多场景里你的声音代表的是组织;所以需要你对业务和组织有很深的了解,才能做得出正确的判断。
新人看存活:来了之后,关注他活的好不好,能不能适应这里的文化和节奏,他怎么看待这里的业务和团队。
新人在阿里落地存活是不容易的,中供铁军对价值观的坚守,工作的强度,是新人最不适应的点;政委会带着主管,一起制定新人三个月的落地方案,细到每一周主管和新人各要做什么,完成什么目标;政委会通过搭平台等方式帮助新人更好的落地,例如:
师兄制:每位新人会配一名师兄,帮助新人快速了解业务、团队和作业模式。
新人圆桌:组织3-6个的新人做集体沟通,业务经理会分享他是如何从新人成长起来的,同时倾听新人碰到的困难,给反馈和辅导。
搭建新人的成长体系:在百阿有非常体系专业的岗前培训,区域的新人成长更多的会放在心态类和技能类上面,从老人的成长经历和实战场景中的case帮助新人更好的了解如何在这里更好的工作。
当时还有一句老话:老人做新业务,新人做老业务,新人到岗后一般会让他先做成熟的业务,而老人更多的会让他们去尝试一个新的业务;阿里会将新人留失率(一年以内流失)做为业务经理和政委的考核指标。
处理与“人”相关的问题:人的问题会更复杂,差异化更大,消耗的时间会更多,但每一次与人打交道,解决人的问题,是建立链接,获取信息最好的方式;当时大家都遵循一个观点:人的问题不能拖过夜,马上解决。在中供铁军时代,政委会花60%以上的时间,做跟人相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