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论语》1.6
宜山一中 薛思雪
【原文】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义学语】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敬重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博爱大众而且亲近那些有仁者。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多余的精力的话,就再用来学习各种文献知识。”
【论思品悟】孝者,还报父母之爱;悌者,尊重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悌的问题被孔子再次提及,可见孔子对孝悌的重视。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就是我们今天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父子断绝,兄弟反目,室友相残,儿子弑母等等,这些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我们,做人比做事重要,人都做不好的人,千万别指望他能做好事。有德有才,是极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极品难培,我们宁愿要一个次品,甚至能容忍一个废品,也不要一个毒品。万般皆下品,唯有品德高。德者,为人处世之根本,孝者,德之本与。愿我们能时时处处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做一个人之为人的博爱仁德大写的人。
是为记,公元二零一七年七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