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到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至1645年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最早出现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科学技术十分发达。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由于荷兰人是通过英勇顽强的斗争而获得胜利的,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因此如何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反映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就成为荷兰画派多数艺术家关心的主要课题。他们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市民阶层有追求进取的一面,也有满足现状、追求安乐的一面,荷兰小画派的某些作品过多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琐事与闲情逸致。
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人们购得油画,悬挂室内,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办公室、饭馆等公共设施,因此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这一时期,肖像画、风俗画都获得了极大发展;风景画、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各类体裁之间的分工已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出现了肖像画家、风俗画家、静物画家、动物画家、风景画家等等。这些画分类细、画幅小,美术史上就称这些画家为“荷兰小画派”。
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 1580-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是一个极有个性的肖像画家。在哈尔斯的画中总是充满欢快奔放的情绪,健康愉快的笑脸,富有感染力的生气勃勃的市民形象。因此有人称哈尔斯为“笑的画家”。在哈尔斯早期与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从20年代到30年代,他广泛地描绘了荷兰各阶层的人物,如军官、市民、音乐师、酒徒、少女、孩子等各色人物,代表作品有《微笑的骑士》1628年、《弹曼陀铃的小丑》、《吉卜赛女郎》、《扬克·兰普和他的情人》等。他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面部表情,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使画面生动活泼,决不矫揉造作。虽然多为单人半身肖像,却常常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如一幅风俗画。
哈尔斯的油画技法也别具一格,他的用笔轻快敏捷,流通奔放,带有明显的笔触,给人一挥而就的印象,作品就像速写似的生动。哈尔斯那短促、跳动的笔触,用于描绘那些醉酒的男子、蓬松的卷发、歪戴的帽子和欢快的场面是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