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有感
一场关于文化的救赎
文/花祭_zzz
穿行于漫漫岁月间,随余秋雨一同看历史长流,华夏悠悠,走过有着山川之玄,岁月之秘的还未被解冻的尼姑庵门基,走过承载着圣人一身疲惫与狼藉的黄州赤壁,走过集两百年积存三干里搜聚,然散之于一朝焚之于一夕的天一阁,走过智者灵魂聚居的欧州墓地...一路伤痕斑斑,一路哀索萧然。
“我在山间寻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星球的嶙峋一角。”我也跟随他的脚步,在走失的历史中验证文化苦旅。
沙漠俌伏,关山万里,于世尤奇,然一夜快心动魄的风沙呼啸,推开了面北荒漠中一个洞穴的门。
敦煌坍弛的土墩石墙扫不住冷沙冻浪,昔日风姿无限被飞天镌刻于石壁之上的信仰也在滞游留之中随历史风沙飘散,就这样一个民族的骄傲,一个时代的信印被人潮所挟,被声浪所融,华尔纳与杰恩的化学溶剂渗入骨髓,将历史的真藏一点一滴地消磨殆尽。
这片沙洲的风也逐渐冰冷,历史至此发出了沉重的叹息,随着我们历代祖先的信仰在飘零,文明之旅的行者用微薄之力,在一个动荡的黑夜中抓住了几丝琐碎而又不易的几缕晨曦,让文化苦旅终于在漫漫无尽长夜中窥进几抹微弱的希望。
江南水乡,亭台楼阁,黄州赤壁,然一桩莫须有的乌台诗案将宋推上了静寂的深渊。
杭州,一个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文雅之城;江南,一个文人墨客豪杰雅士代代出的繁华之地;黄州,一个时间与空间道错分杂的人生驿站。在这样一个潇洒的乡野,随风的江南小镇中,却流淌着官场与文坛的污泥滓垢。
这是场文化的沦陷,历史与文明被虚伪妒忌与跋扈掩埋的沉重让文化在酸溜溜中残喘。狼狈的文人将酱缸推翻,将希冀拒于黄州赤壁,然而正是这洗去了苏轼人生的喧闲,让他追寻无言的山水,让湍急的河流汇集成给文明带来曙光的千古佳作。
白雪皑皑,烽火高台,凯歌高旋,然一场阳关凄迷的风雪将凌厉惊骇化作废墟荒原。
岑参经过这里,寄一封萦绕哀音的家书;李白经过这里,寄一份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哀愁;陆游经过这里,寄一份壮志难酬的不甘。
胡笳与羌笛不再欢跃,争战与失败将豪杰推上风口浪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阳关,养美到一望无际与一落日的凄惨,美到九州文化的刻板,文化之旅又一次接受历史的考验。幸而诗人的寂寞冲出阳光坍塌的城墙,让建国立业在梦中吹响了号角,让文人武将在阳光中听得见沙漠冰河的马蹄声,让给吟啸与文明混合出夺人心魂的文明,于朔风中屹立。
跟随余秋雨,体验文化苦旅,我看到了文明之光在历史岁月冲刷下闪烁的忽明忽暗的曙光,我看到了人类文明在长久延续中穿行的伟大力量,我看到了文明在一次次苦难中崛起的豪爽。
或许真如余秋雨所说的,我们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在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憾,只剩下几座可凭吊也可休息的楼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撼,只有凛然安生的万古河山。那时,文化不只是纸上谈来的苦楚,而是真正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这是我文学路开始的第一篇文章,希望大家多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