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阳。
但身边的朋友们和同事们接二连三的阳了,大家都主动在朋友圈中晒出来。朋友圈里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又一个倾诉阳后的症状,仿佛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的酸痛、难受。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声音嘶哑,精神状态疲惫,放下电话不免唏嘘一番。
起初还会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充满好奇地随机揪住一位朋友,发出好奇宝宝似的夺命连环问,到底是啥感觉,具体是哪里不舒服?吃哪种药恢复得快点?
如今身边朋友中招的越来越多,已经感觉到麻木,愈发觉得这是件稀疏平常的事。阳的朋友故意打趣:阳了就心安理得,没阳的总觉得哪儿哪儿有症状了!这几天一会儿觉得嗓子痒、一会儿觉得头疼、一会儿肌肉酸痛、一会儿想咳,赶快测测体温,还好,一切正常,喝口水压压惊,都成了幻阳症!脑海中不断回忆与阳性朋友接触的环境、细节,这些细节会不会让自己变阳,安慰自己:我一直戴了口罩,摸摸额头没烧,能吃能睡,胃口好着呢。抗原买不到,要不然我肯定会一天一测。
网上以阳为内容的搞笑的段子越来越多,看着会哑然失笑。大家对阳已经不再恐惧,而是乐观面对 ,调侃各种阳后的症状!新冠病毒已经不会危及性命,感恩伟大的祖国,保护我们三年,让病毒越来越弱,奥密克戎勉强算得“优质病株”。
有时突发奇想与其整日纠结自己阳了没有,什么时候会阳,不如主动出击“快刀斩乱麻”,早阳早自由,反正现在的症状比较轻。开玩笑呢!虽然知道自己早晚都要阳,但我也不至于傻乎乎跑去主动求阳,正常人哪能没病主动跑去求着自己病的?
因为对自己身体素质没有太自信,不知道自己能否扛得住,我早早准备了足够的药品,抗病毒的、消炎的、退烧的,止痛的,一应俱全,当然主要是为家里的老人准备的。比起那些以“箱”为单位囤药居奇者,我是小巫见大巫。不过有了这些药品,心里是有底气了。
为了尽可能避免自己中招,就连倒垃圾也是拖到深夜,等到四下无人,再悄然出击,碰到邻居就下意识地把口罩按一下。购物基本不出门,原先货源充足的购物平台,也得早早下手,下午基本已经一扫而光了。提回来也是用酒精一顿猛喷。网上预防阳的偏方,我每天一试,生姜大蒜葱白熬水,盐腌橙子水,冰糖雪梨水……尽管我清楚知道这些并没有什么用,但能晚阳就晚阳一天吧。
该来的迟早要来,那我选择它来得越晚越好。这或许也是多数人在常规思维下的普遍想法。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期待雾霾散尽,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