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三丰和郭襄的千丝万缕情缘,有很多人猜测,也有很多人叹息。张三丰和郭襄在《神雕侠侣》里的描述对话,我曾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我也在同样在考虑,为什么张三丰和郭襄没有后续,而是这样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呢?我分析出了三点原因,供大家把玩。
1、郭襄在张三丰心中是处于一个类似于"女神"的位置,从外貌家世江湖地位而言,都无可企及,所以对郭 襄是爱慕但不生【占有之欲】。
郭襄在上少室山的时候,这样想:"只有龙姊姊这样的人物,才配的上他。"这个他是杨过无疑了。虽是愁思袭人,虽是眉间心上,无计回避。可是郭襄在面对杨过和小龙女的感情时,首先生的不是恶意揣度,不是抢夺之意,而是因为欣羨、自省无法企及而生的遗憾。郭襄对杨过无疑是爱慕的,但这爱慕里又有敬仰,又有敬畏,这种感情非常复杂,已经无自觉的将自己放在了杨过之下,杨过在她心里就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从而无法生出【占有之欲】。
张三丰对于郭襄的感情同样。
小说里这样描述到,"郭襄循路上山,张君宝在他身后,相距五六步,不敢和她并肩而行。""张君宝躬身答应,向郭襄凝一眼,走上山去。"金庸的描述是非常巧妙的,一个"不敢"一个"凝",就将张君宝对郭襄的爱慕却心生卑怯的心描写的淋漓尽致。
少女郭襄,那是什么样的人物,父亲是江湖名扬的郭靖郭大侠,人人敬畏,母亲曾是江湖第一大帮派的帮主,外公是桃花岛主。家世可谓是集名富贵侠于一体。郭襄本身呢,面如桃花,貌美不可方物,可谓是那个时代真正的白富美。
而少年张三丰呢?父母不详,少林寺打杂的,正规弟子都不是,师傅是一个被处罚的扫地僧,唯一武功除了杨过交那两招,就是铁罗汉学的。
郭襄跟觉远、跟无色禅师都是好朋友,谈笑风生,但这些人在张君宝看来,都是不可能与之笑谈。
他们两个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张三丰自己也明白,所以爱却不敢说出口,爱却不奢望占有。其实少年张三丰对郭襄的这种心理是非常自然的,而张三丰内敛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可能跳出这样的"世俗”和“阶级"圈子,他不是杨过。所以,我想,郭襄之所以爱慕杨过,也有可能是被他身上对世俗礼教阶级的不齿,那种放荡不羁、不拘一格所吸引吧。
2、你爱的人不是我,那么若不能相濡以沫,便相忘于江湖吧。
郭襄心里装的那个人是杨过,众所周知,当然张三丰也知道。
“可是别的人已经把我忘得一干二净了。”郭襄对杨过的痴,张三丰是看在眼里的,连送给自己的铁罗汉都是杨过请来的人送给郭襄的。你说他不会心痛么?会,但凡是爱一个人,哪怕是仅仅是喜欢一个人,看到这个人心里装的不是自己,都会心痛。然后,心痛之后,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很累,况且少年时的张三丰,根本没有那个把握,或者说都没有尝试的勇气,让郭襄放弃心中的杨过而喜欢上自己。对手太强大了,那可是杨过啊,可是用宝刀杀了蒙古皇帝的杨过啊,他没有信心。
觉远死的时候,张君宝垂泪问郭襄:“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郭襄回答说:“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你们想少年张三丰听了之后,怎么想?肯定是认为郭襄的天涯海角是随着杨过的痕迹去了,这一个行踪无定,也就了结其追随的念头。
这也是张三丰的傲气所在,我喜欢爱慕你没有错,因为情感无法控制,但我绝不纠缠,心中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这才是侠义的风范。想必如果是杨过,也绝不可能办这种事,而恰恰是这种风范,区别了杨过和伊志平。
至于后来张三丰成了张三丰,那就不可能去寻找郭襄了,还是那句,张三丰受缚于世俗礼教,他不是杨过。
3、张三丰在对待感情方面跟郭襄太像了,错过也是必然。
我认为,在感情方面,张三丰和郭襄其实是同一类人,面对的是同样的困境,做出的是同样的选择,而太过相似的两个人,总归不会有好的结局。
少年张三丰跟随觉远师傅生活十几年,在少林寺很少出门,养成的是沉静内敛谦逊的性子,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时,表现出来的也是羞涩而非活泼。这就注定了他情感里被动的性格,绝不可能去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情,尤其是面对自己无法企及的郭襄。
而郭襄虽生性活泼开朗,可是在处理感情问题时,也克制的厉害。秉承的是“君子不夺人所爱”的原则,并不是试图掌握感情的主动权。
那么,这样的两个人,都不善于表达情感,在不相互爱慕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走到一起呢?
相反,本来并不相互喜欢,但最后能走到的一起的,只有性格互补的人。
比如杨过和小龙女,比如张无忌和赵敏,比如郭靖和黄蓉。 总是一个奔放主动,一个隐晦羞涩,才能互补相生,避免错过,且走的长久。因为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总是需要一个积极,不怕挫折困难,为了爱情勇于往前的人,这样才能给这些习惯于将感情藏在壳子里的人安全感,才能相濡以沫,相爱终生。
反面例子就是郭芙和杨过,性子烈的相似,不可能合得来,而周芷若和张无忌又都爱的含蓄有所顾及,所以周芷若也注定会输给感情直接、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赵敏。
以上乃一家之言。
正所谓,一见杨过误终生,一别郭襄断凡情。
完。
(作者:樊饭饭)
微博:我不叫饭饭饭
知乎:樊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