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道话沧桑

                        赵元龙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三国曹魏一首千古绝唱,将太行陉弯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描写得淋漓尽致,也形象地突出了太行山的险峻与壮观。

      太行山地处冀,豫,晋三省交界,史称中国脊梁,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也是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文化碰撞、军事交锋的前沿阵地。太行山自然断开的地方形成的“太行八陉”,是冷兵器时代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其中太行陉(也称太行道)北起泽州县,南至河南沁阳山王庄马鞍山,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蜿蜒盘绕,成为古代泽州南下中原一条军事、商贸和文化交流大动脉。

      数千年来,作为人类极其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太行古道,满载着夜以继日的马帮骡驮,挥洒着箭刀剑戟的淋淋鲜血,随着岁月更替,东流逝水,留下无数车辙步履的印痕,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一、硝烟弥漫的兵要首地 

    太行陉山路盘绕似羊肠,关隘林立若星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这里就干戈迭起,硝烟不散,特别是西汉设立“形胜名天下,危关压太行”的天井关以后,战争双方利用便捷畅达的交通条件,在羊肠坂、碗子城、天井关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要塞处,发动大小战争50余起,其中大战役十余次,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太行陉一直是秦通往长平战场的战略输送线。

      据史籍记载,“秦昭王四十四年,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秦赵两国对垒长平。战略相持第三年,秦昭襄王率河内数十万少壮男儿由太行道北上,经碗子城、天井关,在长平将赵国团团包围。除遣弱小248人放归外,40多万赵军被秦军活活坑杀......

      抗日战争时期,一首久唱不衰的《在太行山上》,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慷慨激昂,英勇杀敌。数百名抗日勇士在太行古道上血染疆场,英勇献身。

    1940年5月,朱总司令南下太行,并写下脍炙人口的《七绝·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可当慰同仇。”

      1946年10月,李先念司令员率中原解放军经太行陉驻扎晋城南石店。第二年8月,又率12纵队南下中原,东渡黄河,随刘邓大军一起进行战略反攻 。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太行陉的交通作用渐渐消失,古驿站留下的印迹早已荡然无存。羊肠坂、碗子城、古长城等古关隘,早已成为西风残照下的废墟。但是,太行陉为了华夏民族间的交流,为了国家统一、人民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2、 便捷畅达的商旅通衢 

        当我们游走在太行陉上,总会惊讶它的奇异与惊险:那弯弯曲曲的古驿道,或游弋于山谷,或盘桓于山腰,或蜿蜒于云端,但是,在古代却是马帮骆驮夜以继日劳碌奔波的商旅通道。

        泽州自古被誉为“煤铁之乡”“铸铁之都”。优质煤炭日输中州不绝。2000多年前,泽州民间铁器驰名海内外,“九头十八匠”也早已闻名全国,大批铁货经太行陉南下广东,远出国门,于是,太行陉这条战时的兵家要冲,即演变为商旅通道。其中,清华大道贯通沁水、阳城、泽州,通往河南清华镇,成为太行陉上的主要商道。

        据《晋商史料全览·晋城卷》记载,自泽州县周村起,经岸村、南上坡、望头、南岭上、冶底、上犁川、东岭口、新房洼、天水岭、天井关、沙石堡、石槽、晋庙铺、水城、拦车、岔道口、草底铺、山尖、油坊、化布施、大口、口南湾、从碗子城出境,入河南清华镇常平,古称清华一大道。

      另自周村起,经范鄢、班鄢、下河、吉村、李寨、坂河、牛花岭、西沟、下犁川、孟窑、坟上、西凰头、花口、东庄、李庄、凰岭东、衙道、碾槽洼、后洪水、前洪水、泊盘,从207国道出境处东侧池根村出境,入河南省博爱县紫陵村,古称清华二大道。

      鉴于商贸流通需要强大运力的情况,形成了驼帮和马帮两支各具特色的驮队。南上北下,走清华古道最短,成本最低。

      至今,泽州地区还流传着大箕楸木山庄王泰来家族数代人修路的感人故事。古时的太行道从河南常平开始,到高平接壤的界牌岭总长120多里,王泰来家族数代人修了100多里。王氏家族“轻财好义,无所吝惜”修太行道的义举,被康熙皇帝称赞为“义高北岳”。

      泽州大箕人卫其杰是明末清初一位大义商人。卫氏家族凭借太行陉的便利做盐铁生意而成为大富豪标榜青史。《天津府志》《泽州府志》《凤台府志》对卫氏家族几代人乐善好施的义举均有记载。康熙辛丑年(1721)山陕大旱,流民遍野,卫楷慨然动念,捐金3000两,由解州送平阳郡赈恤。雍正癸卯年(1723),泽州歉收,民多乏食,卫楷源源不断从河南沿太行道运来粮食,接济广周。康熙十三年,(1674),兵备周卜世奉命平叛,到了河南卫辉,因粮饷不继,不能前行。卫正身路过此地,急于太行道运粮接济,兵遂欢呼南征......

      明清时期陟椒刘家大院刘汉治子孙几代,从老家经太行道运送中药材、铁货,在亳州北关老街“远服贾而通货贿”,从事销售生意260多年,有力地拉动了亳州的经济发展,以致使亳州形成“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的规模种植,惠及亳州官民。刘汉治、刘汉裔经营的规模最大,纳税最多。清乾隆19年(公元1754年),朝廷下圣旨,宣刘汉治进京,在故宫文阁殿以资望特重,授予刘汉治“皇清大学士”,官至一品。

      “白烟一股瞬息间,千年瓦金落纷纷”,当年步履匆匆、风光数百年的泽商大贾,晚清以后均凋零衰败,辉煌不再,所有的富贵荣华终究成为一个个历史记忆,但是,在现代化交通事业发展之前,太行陉融官道、驿道、商道于一身,不仅便捷地沟通豫西北和晋东南的联系,而且成为继丝绸之路后又一条国际化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行陉于201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茶道”申遗项目遗产点,让太行山的后人将它牢牢镌刻在自己永恒的记忆中。

      三、文化交流的重要驿道 

        据《风台县志》卷之十七记:公元106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经太行陉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泽州任县令,他坚持“以教化为先”,兴办乡学,发展教育,建立乡校72所、社学数十所。《泽州府志》记载:“儿童所读书,(程颢)亲为正句读。”晋城古书院因此而名声大噪。晋城也因程颢及其所办乡学,民风为之一变,人人读书,家家向善,出现了“驱儿市上买书读,宁使田间禾不薅”的动人景象。宋时提刑学士黄廉赞誉“河东人物气劲豪,泽州学者如牛毛”。

        公元1372年,泽州县东土河村人陈卜,为生活所困,经太行道南下到达怀庆府北冷乡陈卜庄。因陈卜为人忠厚,又精通拳械,深为乡民敬重,通过陈家几代传承,终创至今广为流传的陈氏太极拳。

        唐宋时期,望头因地处清华古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将全国各地的“昆梆罗卷簧”五种声腔融合一起,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原有的上党“说唱戏”也由专供祭祀和庆典的“庙堂戏”日渐走下神坛,坐在客栈的“坐场戏”“落户戏”亦走上舞台,从此诞生了上党梆子。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讲学,当来到晋国边境天井关科斗店时,见小孩以石筑城不肯让路。其中一个叫项橐的顽童,以“只有车绕城,而无城让车”之说质难孔子。孔子见项橐虽小,却有过人之处,于是躬拜为师,令弟子绕“城”而过。当行至天井关时,又遇松鼠口衔核桃跑至面前行礼鸣叫。孔子见晋国玩童如此聪明,连动物亦懂大礼,十分感慨并回车南归。从此,留下了“孔子回车”的佳话。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依赖于交通条件。没有太行陉这条最早开发的山地通道,就没有中原文化、三晋文化、北方游牧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在晋豫冀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太行陉在促进华夏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风光旖旎的旅游胜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太行人民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险路已经没落,坦途正在崛起,《愚公移山》的古老寓言,已经以另一种方式实现。昔日的“京孔道”变成了晋冀豫畅通无阻的大通途。

      无数游客带着寻梦之旅,来到古时的科斗店,寻找孔夫子的车辙印迹,吟诵魏武帝的《苦寒行》,体验聚寿山的诗情画意,感悟多姿多彩的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与旖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在南村镇、川底乡,大阳古镇,“洪炉入夜熔并铁,飞焰照山光明灭,忽然澒洞不可收,万壑千岩洒红雪。”清代诗人张晋对打铁花的描述,正是清华古道上铁花飞溅的生动写照。

        在陈卜故里泽州县大街小巷,白鹤亮翅般的陈氏太极拳,配合悠扬的乐曲,连贯而不失节奏地舞动着。那脍炙人口的上党梆子,在上党地区的山谷与峭壁间久久回荡。在古道沿线,闲暇老人在说古书,唱古戏,在津津乐道地向年轻人讲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故事......

        在清华古道,令人目不暇接的古代建筑:冶底岱庙、陟椒三教堂、周村东岳庙、欧式古堡小寨教堂;古晋城四大名景之一的“松林积雪”、松柏成林的老翁山、曲径通幽的仙人洞、天然氧吧五松顶,世人罕见的千年陨石,比中华文明史还久远的银杏树,让游览者油然而生难以言喻的美感。

        凭清化大道而兴,靠盐铁销售而富的传统古村上犁川、成庄、石淙头潘家大院、蝎子型古村冶底等,青墙瓦黛,古风遗存。山水间映照着似诗如画的美景,人世间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古道沿线,不少地方利用宜居宜养的地理优势,建成“农、林、文、旅、康养”五位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村。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成群结队的游客来到这里,看一看古道美景,品一品特色小吃,来一场古时与现代的对话,用脚步和镜头记录多彩的画面和感人的传说。

      从昔日的青石坂到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从詹东铁路到郑太高速公路,从太焦高铁,再到太行一号风景旅游线,每一个时代,行走着不同的道路;每一条道路,串连着最美的景致,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珍藏着每一方水土的特色和灵魂。诗情画意的青山绿水,古羊肠坂道的遗存,与太行古堡一起,构成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绽放的一朵朵奇葩,生发出一条条耀眼的光芒,如今,那光芒越来越长,越来越亮,一直延伸到全中国、全世界。

                            2020年11月21日

    (原载于2021年元月10日《泽州新闻》文艺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3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5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1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4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5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9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40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2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1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1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