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一个人是有10年工作经验,还是一个经验用了10年?研究表明,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刻意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1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缓慢地退化。这个事实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一个警钟,看似工作了很多年但在职业晋升上没有话语权,而且随时还有可能被裁掉,就是这个逻辑。如何帮助大家跳出无效循环?本期推荐书籍《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
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最有效的和最强大的那类练习,都通过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几个特征,使得它与我们所说的“天真的练习”区分开来。所谓“天真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而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这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我们的练习。同时,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任务上。不论我们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最后,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对想要提高自己的每个人来讲,这些是让你有一个卓越开端的秘诀。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让自己的大脑产生变化的开始,要知道,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便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它们会根据你对它们的运用而改变。因此,通过清醒的、刻意的练习,以我们期望的方式来塑造大脑,都是可能的。
大脑塑造最好的证明就是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对刻意练习从而获得提高至关重要。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将杰出人物和我们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成为可能,也使得他们能够培养和发展各种高级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表现卓越。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练习,以磨炼技能。
说到这里,要想进行刻意练习,就请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好了:
1、这种方法,是不是逼着你走出舒适区,迫使你尝试做一些对自己来说并不容易的事情?
2、它有没有提供关于绩效和表现的即时反馈,以及关于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提高绩效和表现的反馈?
3、制订了这种方法后,有没有辨别出自己所处的特定行业或领域之中的最杰出人物?
4、有没有确定是什么因素将杰出人物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5、训练是不是被设计用来提高行业或领域内杰出人物所拥有的那些特定技能?
如果对所有问题的回答全部是肯定的,那你的练习效果指日可待。
前段时间我在追的一个综艺节目是脱口秀大会,因为我觉得那些能把人逗乐的选手除了要有很强的文本能力,现场的表现力也非常重要。看过这个节目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很多选手会在赛前去参加线下开放麦,目的是磨练他们自己的段子。他们有机会试演自己的节目,而且可以从观众那里获得即时反馈。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要想做好,反馈的作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特别是在没有导师的时候要有效地练习某种技能,请牢牢记住以下三个F,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
有效的练习也许有许多类型,但是最有效的只有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利用了人类大脑和身体创造新能力的这种天生的适应能力。这些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在细致入微的心理表征的帮助下创造的,那些心理表征使得我们能够比其他方式有效得多地分析和响应我们面临的各种局面。通过这本书,我们找到了一条重要的经验: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