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前一天还在朋友圈立志,第二天就自己打脸,随后销声匿迹。其实他们没能说服自己,距离做事还差了一个动机。
动机可以是不甘心,可以是羞耻,但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这里有三种动机需要了解一下:影响动机、成就动机、亲和动机。
影响动机
顾名思义,这个动机是围绕着自身影响力来的,靠领导别人来获取成就感。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刘备,当年刘备、关羽、张飞搭伙,刘备是个卖草鞋的,关羽是个通缉犯,张飞倒是可能家境不错,但是一聊起以后发展方向,关羽、张飞就只能听着刘备讲了,再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刘备就成了小团伙的领导人。
刘备的特质也很鲜明:仁义贤德、百折不挠,注意没有爱哭这个选项。这两个特质在人才管理上用得淋漓尽致。仁义贤德意味着名声极佳,虽然不是人人纳头便拜,但确实容易招揽人才。百折不挠对于团伙作案的作用就更大了,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最后星火燎原。
成就动机
也很好理解,个人成就感嘛。进成长营的时候,列了几项想学的技能:写作、篮球、时间管理、思维导图,最终我选择了写作。而支持我继续写作的就是成就动机,最开始纯属爱好,想给人们普及一遍三国人物,刘备不是爱哭鬼,诸葛亮没摆空城计,关羽没砍华雄。
写到现在197篇,动力更多来自成就感,看着文章的留言,“这才是认真写历史的小编”、“好久没见到这么用心的文章了”、“比那些信口开河的好太多了”,很舒心。看着文章的阅读量在涨,粉丝在增加,更有动力写下去。
亲和动机
这个和影响动机有点像,不过不是居于领导地位,而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信任的土壤上谈合作。毕竟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嘛。一句歇后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只是谐音,实际指的是“裨将”,连杂号将军都算不上的三人合力,就能与诸葛亮媲美了,那还等什么?
三选一,看看自己适合哪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