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事件引发了法国民众的巨大不满,财政数据的公布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在路易十六执政的十二年里,举债金额竟然高达12亿。底层人民在忍饥挨饿,而宫廷之内竟然过着如此奢靡铺张的生活。
那么,究竟谁应该为巨额债务负责呢?
如果在路易十五时期,人们会把目光转向他的两任情妇:蓬巴杜夫人和杜巴利夫人。但路易十六的私生活毫无可指摘之处,玛丽王后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
玛丽王后也感受到了背后灼热的目光,仓促着手进行一些裁撤人员、减少开支的行动。但这些涓滴细流和十几亿的债务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
01
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自由、平等的思想开始在民众中间蔓延,第三等级争取权利的呼声日益高涨。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入凡尔赛宫,一场规模浩大的革命开始了。皇宫、王权不再是王室和贵族们的庇护所。
10月5日,上千名衣着简陋的妇女,当然还有一些男扮女装的起义者,冒着冷雨冲进了凡尔赛宫。
她们撬开国王和王后的卧房,把君主制度的代言人们通通带回巴黎,这次迎接玛丽和路易十六的不再是欢呼,而是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在巴黎,玛丽王后的住所也一变再变。一开始,他们住在年久失修的推勒里宫,全家人被分配在几间小房子里,不再有舞会,也没有晚宴和演出,四处是密探和国民护卫队的成员。
他们曾经是这个国家身份最尊贵的人,现在却失去了自由,成了阶下囚徒。
他们也曾试图逃脱,在王后的情人费尔森伯爵和保皇党人的策划下,他们乘着一辆体型硕大、外观奢华的马车深夜离开巴黎,一路奔波到了瓦累纳。由于途中数次拖延,他们被拦截了下来,重新返回巴黎。
大革命的滔天巨浪接踵而至,玛丽王后和路易十六被送到了“庙堂”,也就是曾经庙堂骑士们的宫殿,一家人在侍卫的严密监视下生活。
02
新的苦难并不会停止它的脚步,废黜国王的决议通过之后,要求判处路易十六死刑的声音甚嚣尘上。玛丽王后看着这个相伴20年的男人,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这座阴暗的塔楼,踏上生命的最后旅程。过不了多久,她也将面临同样的结局。
人们也不再恭敬地称她“玛丽王后”,“卡彼的寡妇”是她最新的名字。
革命者先是把玛丽和她的孩子们强行分开,把玛丽送进了贡西哀尔杰里监狱,一处专门关押政治犯的场所。她的儿子交由鞋匠西蒙,由他担任小王子的启蒙老师。这是一个阴险的决定,让小王子从小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而成为一个粗俗不堪的人,这样就可以把对革命的威胁降到最低。
入狱、审判、游行、斩首,每一步都屈辱无比,伴随着嘘声和嘲笑。但玛丽王后却从未低下她的头颅,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她才终于明白母亲一直谆谆教导她的话语。
03
玛丽曾经拥有最大的权势,享有最优越的生活,自由自在地享乐,却忘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权杖的另一面写着两个字:义务。
她懒得思考,从未真正关心过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也没有考虑过她随手给予的职位背后,有多少的贪腐和欺诈。
讽刺的是,在被监禁的时光里,给玛丽王后真诚关怀的,是那些从未得到她一丝恩惠与施舍的人。在临刑前,玛丽想要更换干净的衬衣,是监狱看守的小女儿站在她的面前,帮她遮挡守卫们的目光,为她保留最后的尊严。
法国画家路易·大卫也有一幅玛丽最后时刻的素描,寥寥数笔的线条,勾勒出她的冷峻、沉静和坚定。
死神早已在门口徘徊许久,那就不再畏惧了。
命运之神拉紧了手中的丝线,“咔嚓”一声拦腰截断。
茨威格评价这位法兰西最后的王后,说她“是一个不好不坏的女人,没有心思去做恶魔,也没志向去当英雄”。
她的人生悲剧就在于此,一个中等资质的女人,被推到了极为尊崇的地位而不自知,最后还是要被命运的馈赠索取了高昂的代价。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